

| 2006年7月10日晚上十一点,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的养殖户陈文辉,像往常一样都要到自己的几个养殖场去巡逻,可还没到场里,工人就打来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电话。 陈文辉:“工人当时抢救的时候打电话来,称有一个池的鱼不行了,浮着就死。” 下午离开养殖场时,鱼都还生龙活虎,怎么可能几个小时就出事了呢。陈文辉赶紧赶到出事地点,工人们正在那里手忙脚乱地将死鱼从水里打捞起来,并将活鱼迅速转移到其它水池里。 工人 邓斯基:“都是在水底里,自动慢慢地沉下去了,在水底它也不浮上来。” 眼看着鱼一条条沉入池底动弹不得,陈文辉和工人们回天无力,到了夜里两点,捞上来的死鱼就有200多条。 陈文辉:“第二天晚上差不多死了,第二天晚上到第三天死了2000多条。” 陈文辉死的2000多条鱼可不是一般的鱼,是从山东专门引进的名贵品种半滑舌鳎,当地人叫它龙利,终年生活栖息在我国渤海海区,近年来在山东被人工繁殖成功,但由于其成本高、难养,很多养殖户望而生畏,在广东珠三角地区还没有人养殖,陈文辉以一尾30多元的价格从山东进的小苗,养了整整三个月,一夜之间全成了泡影,2000条龙利相继死亡,损失超过20多万元。 陈文辉:“我难受了两三天,那天晚上我走路都差一点走不动,那时候很心痛的。” 看着这么多的鱼渐渐死去,陈文辉赶紧给中山市海洋与渔业局的水产专家陈棠堂打电话,对方到现场后对水质进行测试,发现水体变质。陈文辉这才想起前两天因为天气太炎热,鱼的排泄物在水中溶解太快,造成亚硝酸盐含量便高,自己洒了点降低亚硝酸盐的药。没想到水质并没有改善,反而把鱼把害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