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母猪产前、后护理 (1)临产前要先用消毒水清洗母猪的后躯和乳房,仔猪吃初乳前再清洗母猪乳房,并挤掉前几滴乳汁。(从母猪上产床开始,也可以用泌乳进15-30克/头/天,拌料一周。) (2)在产完后或产中肌注在1—2支缩宫素,以便于胎衣的排除。(初产母猪从产第二头仔猪开始全部母猪采取吊针)。 (3)由于母猪惰性强,要注意赶母猪起来吃料、饮水。产前产后日粮中加0.75~1.5%的轻泻剂(小苏打)以预防产后便秘。 (4)母猪分娩完后采用“四针”保健方法来控制子宫炎,具体是“青霉素3支+链霉素2支+鱼腥草5—10ml”,连续注射两天即4针。若子宫流脓严重的则采用子宫冲洗。 (5)母猪产完后至少要保持5-7天其后躯洁净,尽量每天用0.1%KMnO4清洗后躯。 (6)母猪产完后可在饲料中添加鱼腥草(或利高霉素5—8g/头/天),拌料一周(可以分段饲喂,先分娩的先喂)。不吃料的可加一些甜味剂。 二、仔猪护理 (1)产仔数较多的最好分批吃初乳,吃足初乳后方可寄养。尽量充分利用有效乳头,使仔猪数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相等(每头母猪至少要带十头仔猪),防止影响下一胎的泌乳性能。寄养时,仔猪间日龄相差不超过3天,把大的仔猪寄出去,寄出时用寄母的奶汁擦抹待寄仔猪的全身。  (2)一周内的仔猪吃奶后要经常赶进保温箱,以让其形成习惯。新生仔猪24小时内完成称初生重、剪牙、断尾、补铁和补硒。剪牙时要用阿莫西林干粉涂牙。 (3)初生0—3天内伪狂犬滴鼻,1头份/头。3~5日龄小公猪去势。去势时要彻底,切口不宜太大,术后用5%碘酊消毒。 (4)5~7日龄仔猪开始诱料,保持料槽清洁,饲料新鲜。少喂多餐,晚间要补添一次料。每天补料次数为4~5次。 (5)23—25天龄断奶,并注意保温。断奶前后3天视情况喂人工盐+ 维生素C或断奶安以防应激。 (6)每天都要检查饮水器、观察小猪的健康状况,如有外伤要及时涂碘酒或紫药水,以防感染化脓,严重者打消炎针。对腹泻的仔猪,发现一头,治疗一窝,并追踪治疗。 (7)注射疫苗前两天要适当加一些抗应激药物(饮水):Vc、开食盐、葡萄糖、拜固舒等;转栏前一天和当天要添加抗应激药。。 (8)及时治疗病猪;定期消毒;按时、保质、保量做好免疫工作;并保证各单元门口消毒盆、池的消毒药的有效浓度。 三、环境控制——搞好猪舍卫生,控制好舍内的温、湿度。 11)注意控制好产房的湿度:哺乳期内产房要保持环境安静、干燥、圈舍清洁,尽量做到冬暖夏凉;哺乳期间产床不能冲洗,产床下面的斜坡每天必须清理一次,气候干燥时用水冲洗,也要尽可能减少冲洗次数和冲洗用水量以降低室内湿度。 (2)产后1周,每周要对母猪和仔猪带体消毒,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的消毒药物:PPA、百毒灭、消毒威、强效碘、2.8消毒液等(具体消毒药物的选择可参考股份公司刚下发的文件)。 (3)在清扫产房卫生时,注意卫生死角的清理,如母猪料槽下的平板、料槽内面都要清理干净。 (4)温度控制:分娩舍适宜温度在18-25℃,每栋分娩单元应挂一个温度计,经常观察舍温变化(当舍温低于18℃时需通过关门或烧煤炉和采取调节保温灯的功率和悬挂高度等措施来保温)。冬季保温的同时须注意通风换气。 (5)为了更好的控制呼吸道疾病,尽量做到产房卫生清洁并保持产栏和保温板上无粉、灰尘,并注意保温与通风的灵活控制,尽量为猪群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6)要做好初生1周内、断奶期间、转栏时三阶段的保温工作。晚上和清晨也要做好保温工作,如仔猪有打堆现象,要及时开保温灯。特别是现在转栏前,先将保育舍的温度升到18度左右。 (7)白班和夜班都要经常巡视栏舍,及时清理猪粪,保持产床卫生。并注意白班和夜班的工作交接。 (8)舍外环境的控制和消毒:在舍外进行每周至少两次的消毒,可以用3-5%的烧碱水或10-20%的生石灰+2%的烧碱水喷洒外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