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伴随着遗传学理论的发展 ,猪育种技术也经历了表型选择→育种值选择 →基因型选择的过程。表型选择是依据性状表型值的高低进行选择 ,虽能获得一定进展 ,但速度慢 ,效果不稳定。育种值选择是借助一定的统计学方法 ,将性状的表型值进行剖分 ,并从中估计出可以真实遗传的部分 ,即育种值 ,从而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和效率。尤其是动物模型BLUP 方法使得可以充分利用不同亲属的信息 ,预测出个体的育种值 ,是实际生产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基因型选择是通过确定性状所对应的基因型进行选种 ,即分子育种。这种方法获得遗传进展的速度快 ,效果稳定。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 ,分子育种主要是以分子标记为基础进行标记辅助选择 ,然后以转基因技术为基础进行转基因育种。这项工作的前提是检测影响猪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 ,并进行 QTL 精细定位。 1  影响猪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和 QTL 1.1  影响猪产仔数的主效基因 1.2  影响肉质性状的主效基因 1.3  已发现的其他 QTL  2  标记辅助选择 标记辅助选择就是利用 DNA 水平的选择来补充以表型值或育种值为基础的选择。一般有两种情况:其一 ,对已知基因 ,通过测定其基因型进行选择 ,又叫基因辅助选择;其二 ,基因本身不知 ,但已知与之连锁的标记 ,可通过标记信息来间接选择与之连锁的基因。由于标记辅助选择不受环境的影响 ,且无性别的限制 ,因而允许进行早期选种。可缩短世代间隔 ,提高选择强度 ,从而提高选种的效率和选种的准确性。据此 ,可在 QTL 检测和定位的基础上 ,利用标记的信息来辅助基因的导入 ,尤其是对于低遗传力的性状 ,如繁殖性状 ,有助于加快其遗传进展。 3  基因敲除 3.1  基因打靶在猪育种上的意义 用基因打靶的方式对猪的基因进行修饰和改造,可产生一些人类需要的新品种。如动物的 myostatin MSTN 基因,对肌纤维的形成具有负调控作用。实验证明,双肌牛即是由于 MSTN基因外显子3的个别碱基突变造成的。若能在猪上敲除 MSTN基因,将可产生骨骼肌明显增大的双肌品种,提高生产性能。 3.2  基因打靶技术的优点 与传统的转基因技术相比 ,基因打靶技术所要求的动物数量大大减少。从 PPL 公司的研究报告看 ,采用传统转基因技术每获得一个转基因羊后代 ,需要 51.4 只羊 ,而采用基因打靶技术 ,每获得 1 头转基因羊后代只需要 20.8 只羊。并且采用基因打靶技术 ,可以对后代动物的性别预先进行控制。基因敲除技术在调节和改进转基因动物的表达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显微注射法生产的转基因动物存在着随机整合 ,这种整合容易造成染色体沉默效应 ,抑制转基因的表达。此外 ,处于或靠近插入位点的染色体序列也会产生这种沉默效应 ,如果在特定位点引入单拷贝的突变 ,即基因敲除 ,就可克服这种负效应 。 4  中国“超级猪”计划 中国“超级猪”生产性能目标:计划经过 8~10 年的改进 ,实现每头母猪年产瘦肉量 1  5  结束语 虽然分子育种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已发现的主基因有可能还存在不为人知的有害作用 ,但我们相信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以及猪高密度基因图谱的构建 ,猪的分子育种必将使养猪业生产突飞猛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