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育体系(1)
  • 发布时间:2008-12-4 23:08:21 来源:香猪-天津香猪|北京香猪|河北香猪|香猪养殖|香猪价格|香猪批发|香猪网|山东香猪
  • 杂交,指来自于无关群体,即不同品种或品系的两个家畜之间的交配。两个品种或品系杂交产生的后代,一般称为杂交种或杂种。杂交已在全世界畜牧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并已构成大多数国家商品猪生产的基础。

      综观历史,猪生产中一直利用杂交达到以下目的:

      1、级进

      这种杂交是把一原有品种与一新品种连续几个世代回交,以取代原有品种。级进这一杂交方式已经被广泛用于为某些区域引入外血,一般是将来自一个新品种的公猪与原有或地方品种的母猪交配。一个群体一般需要4至5世代的回交,才能被看作纯种,级进过程也至此结束。

      2、新品种育成

      培育猪的新品种时,一般都将现有品种按所需比例进行杂交。然后停止杂交,新品种由群体内封闭配种保留下来。

      3、综合所需性状

      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性状,在品种或品系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没有一个品种在每一个方面会是最优秀的。具全面经济优点的遗传型,很可能是两个或更多品种的杂种,这样才能获得品种间的互补。这一杂交方法在现代养猪生产上被广泛应用,培育了专一性的公猪品系(具有优良的生长和胴体品质)和母猪品系(具有优良的繁殖性能),在商品生产单位两者杂交后即可提供经济表现最佳的个体。

      4、杂种优势的利用

      杂种优势是描述杂交后代的性能表现高于亲代均值的名词。例如如果两个品种平均窝产活仔数为10头,其杂交女儿平均窝产11头活仔猪,则杂种优势为+l头或10%。杂交体系中的任何家畜都可以表现出杂种优势,即子代的父亲(父系杂种优势),子代的母亲(母系杂种优势)和子代本身(个体杂种优势),或以上三者都有。

    一、已发表的杂种优势程度的估计值

      杂种优势程度因一系列因素而定,包括所涉及性状、杂交体系、杂交两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程度。另外参与杂交的品种或品系的表现水平也影响到杂种优势的估计。杂种优势一般计算为双亲均值的百分数,因此当双亲表现较低时,杂种优势就较高,表1和表2中的数据都反映这一现象,其中表1是来自美国资料中杂种优势的估计值,表2是Sellier(1976)一文中的欧洲和美国的估计值。绝对地讲,两种来源的杂种优势估计值并无大的差异,但美国的纯种猪的表现性能要低一些,以致杂种优势估计值百分数偏高。美国研究中纯种猪表现较差主要是由环境因素造成,一般也认为杂种优势在环境条件差的情况下要高些,表1和表2中的数据也似乎印证了这点。

      遗传力低的性状,其杂种优势一般较高,特别是与繁殖有关的性状,这由表2中产仔数说明。杂种母猪每窝多产断乳仔猪约l头,或年度增产断乳仔猪约2头。这一优点使全球商业养猪广泛使用杂种母猪。生长速度也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饲料转化效率的杂种优势则稍低(1和表2)。但是胴体和肉质的杂种优势非常低,杂种在这几个性状的表现性能接近双亲均值。

      如果有父母亲两品种性能表现的数据,则可以根据预计的杂种优势程度计算出杂交后代的性能表现。当使用大白×长白杂种母猪,如果两纯种双亲的断乳窝存活仔猪数是9头,则此杂种母猪的预计表现是10头仔猪(即9×1.11)。

      表1和2中列出的杂种优势数据,来自于西方猪种进行的试验。一般来说,参与杂交的群体其遗传越独特,杂交种的表现就越高。因此中国猪和西方猪之间的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优势远远高于西方猪之间的杂种优势。例如梅山猪与大白猪之间的杂交后代,生长速度是大白猪的90—95%,而梅山猪的生长速度仅及大白猪的50%。即杂种优势在此情况下为双亲均值的50%或更高。梅山猪与西方猪的杂交后代的母系杂种优势的估计值,也比西方猪之间杂交后代的要高,例如一头梅山×大白杂种母猪的产仔数与纯种梅山母猪相差无几,这相当于每窝接近2头仔猪的杂种优势,或为双亲均值的15—20%。

    表1 美国资料中对杂种优势进展的估计值(高出双亲均值的百分数)

    性状

    第一次杂交(纯种母猪,杂种后代)

    杂种母猪

    杂种公猪

    繁殖:

    受胎率

    窝产活仔数

    21日龄窝仔数

    断奶窝仔数

    21日龄窝重

     

    0.0

    0.5

    9.0

    0.0

    10.0

     

    8.0

    8.0

    23.0

    24.0

    27.0

     

    10.0

    0.0

    0.0

    0.0

    0.0

    生长:

    至100千克日龄

    饲料/增重比

     

    7.5

    2.0

     

    7.0

    1.0

     

    0.0

    0.0

    胴体:

    胴体长度

    背膘厚度

    眼肌面积

    大理石花纹评分

     

    0.3

    -2.0

    1.0

    0.3

     

    0.5

    -2.0

    2.0

    1.0

     

    0.0

    0.0

    0.0

    0.0

     

    表2 文献中对经济性状杂种优势水平的估计值

     

    F1杂种后代

    杂种母猪

    性状单位

    双亲均值百分数

    性状单位

    双亲均值百分数

    初生窝仔数(猪)

    断奶窝仔数(猪)

    断奶仔猪个体重(kg)

    断奶后生长速度(kg/天)

    屠宰日龄(天)

    饲料转化率(kg饲料/kg增重)

    胴体瘦肉率

    肉质

    +0.30

    +0.45

    +0.5

    +9

    +0.04

    -10

    -0.08

    0

    3

    6

    5

    12

    6

    5

    3

    0

    +0.75

    +0.85

    0

    +8

    0

    0

    0

    0

    8

    11

    0

    10

    0

    0

    0

    0

      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最简单解释是基因显性作用。按这一理论,杂合子将具有与纯合子同样的表现性能。遗传独特的品种间,大量基因的等位基因不同,但品种内是纯合的。这些品种杂交后产生基因杂合程度高的个体。如果发生基因显性作用,则杂种的表现将高于任一纯种。

      杂交都会产生杂种优势,其程度只是依涉及的性状而不同。这并不是说杂种的表现总是优于纯种。参与杂交的品种或品系之间的表现如果相差较大,则杂种的表现常低于较好的纯种,尽管杂种优势仍然存在。在此情况下,生产者会考虑使用最优秀的纯种以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当两纯种生产性能相当时,通过杂交获得杂种优势最为有效,此时杂种的表现性能很可能都超过双亲均值和父母任何一方的性能。

    二、杂交体系

      杂交有两种基本体系,即轮回(或连续)杂交和终端(或不连续)杂交。而这两种体系又可以结合应用,形成所谓的轮回终端体系。各详细叙述如下。

      (一)轮回杂交体系

      在轮回杂交中,种母猪来自于每一世代与不同品种公猪轮回或顺序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后代,即在每一世代的杂交后代中留取后备小母猪。在一特定的世代中,必须选用与母猪品种组成差异最大的公猪用于杂交。理论上讲可以有任何数量的品种参与轮回杂交,但实际上由于可用于杂交的品种数量有限,最常见的是2至3品种的轮回杂交体系。该体系分别列示于图1和图2。


    图1 二元轮回杂交体系


    图2 三元轮回杂交体系

      (二)终端杂交体系

      在终端杂交中,杂种母猪(也可能是公猪)由两个无关纯种群体杂交产生,既可在生产场繁殖或从场外购买,杂种母猪产生的商品后代则全部屠宰。后备母猪来自于一单独的育种程序,但不从商品猪中选出。世界上商品猪生产中用得最为普遍的终端杂交中,使用了两个品种,即大白和长白。这两品种杂交产生杂种母猪,后者再被商品生产者利用。纯种猪杂交产生的Fl杂种母猪,可以在商品场上通过保留纯种猪群并杂交得到,也可以从专门生产杂种猪的育种场购买。尽管2至3品种的终端杂交体系最为普遍,理论上讲参与杂交的品种数量至少是任意的。图3说明了一个4品种终端杂交体系,其中的公猪和母猪都是杂种。


    图3 四元终端杂交体系

      (三)轮回终端杂交体系

      轮回终端杂交体系(图4)的目的是结合轮回杂交和终端杂交各自的优势。轮回杂交用于一部分母猪群(占全部的15至20%)。从中选出后备小母猪用于终端杂交,与一终端杂交公猪品种或品系杂交以生产全部用于屠宰的商品猪。将猪群分为后备母猪和屠宰生产群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某一专一的母猪和公猪品种/系。


    图4 轮回终端杂交体系

      (四)用于后备母猪杂交体系的选择

      杂交在大多数场合下的最大用处是利用母系杂交优势,大多数商品生产者都使用杂种母猪。商品猪场杂交体系的选择,其宗旨是为了获得后备母猪。生产者可以在其本场内繁殖后备母猪,也可以从种猪供应商处购入。因此最佳的杂交体系必须随商品猪场的特定情况而定。选择后备猪来源和杂交体系时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现有品种的表现性能、预计的杂交优势、品种配合力、世代间变异程度、可用品种数目、遗传潜力的维持、疾病风险、管理方便度和经济回报等。

      (五)品种的表现水平

      要使杂交体系有效,参与杂交的品种必须具有足够高的表现水平,以确保杂种的表现水平达到父母代的水平或更高。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是这么回事,有时纯种的表现性能最高,纯种也就成为商品家畜的最佳选择。例如在乳品行业中,大多数商品乳牛都是纯种荷斯坦牛,因为没有任何其他品种牛有如此高的奶产量。历史上某些国家的养猪业也是如此,特别是在斯堪的那维亚国家,全部商品猪生产都仅使用认为是优于其他品种的一个品种。例如直到最近在丹麦的商品猪场上还仅使用丹系长白一个品种。能够庆幸的是现在有足够多的猪品种/系,其表现水平足以使其被用于各种杂交计划。

      (六)最大限度提高杂种优势

      最大限度提高现有杂种优势,这是杂交所追求的,但其比例依杂交体系而变化。表3列出了来自于各种杂交体系的母系、父系和个体杂种优势。终端杂交使母系、父系和个体杂种优势达到最高(表3)。另一方面,尽管轮回杂交能够在杂交计划的最初几个世代中使杂种优势达到最高(表4),一旦达到平衡后,杂种优势总是低于100%。然而只要参与杂交的品种数目足够多,用4个或以上品种进行的轮回杂交产生的杂种优势接近于终端杂交的水平。但实际上要找到4个表现水平高得能入选杂交计划的品种是比较困难的。在轮回终端杂交中,用于屠宰的杂交后代中的杂种优势达到最高,但母系杂种优势却依生产后备母猪的轮回杂交中所用的品种数目而定(表3)。与轮回杂交一样,如果有足够多的纯种数目参与杂交,轮回终端杂交的杂种优势也将接近终端杂交的水平。因此终端杂交具有提高母猪生产水平的优势,尽管这一优势与使用3个或以上品种的轮回杂交相比时要相对较低。

    表3 不同杂交体系中杂种优势的最大期望水平

     

    杂种优势期望水平(%)

    杂交体系

    母系(杂种母猪)

    父系(杂种公猪)

    个体(杂种后代)

    终端:

    F1代杂种

    LW♂×LR♀

    F2代杂种

    (LW×LR)♂×(LW×LR)♀

    回交

    LW♂×(LW×LR)♀

    三品种杂交

    H♂×(LW×LR)♀

    四品种杂交

    (H×D)♂×(LW×LR)♀

     

    O

     

    100

     

    100

     

    100

     

    100

     

     

    0

     

    100

     

    0

     

    0

     

    100

     

     

    100

     

    50

     

    50

     

    100

     

    100

     

    轮回:

    两品种轮回(交叉轮回)

    (LR♂×(LW×LR×LW×LR)♀)

    三品种轮回

    (LW♂×(D×LR×LW)♀)

    四品种轮回

    (LW♂×(D×H×LR×LW)♀)

     

    66.7

     

    85.7

     

    93.3

     

     

    0

     

    0

     

    0

     

     

    66.7

     

    85.7

     

    93.3

     

    轮回终端:

    三品种

    (H♂×(LW×LR×LW×LR)♀)

    四品种

    (H♂×(LW×D×LR×LW)♀)

     

    66.7

     

    100

     

     

    0

     

    0

     

     

    100

     

    100

     

              LW=大白;LR=长白;D=杜洛克;H=汉普夏

      最近美国的一份研究说明了在最大限度提高母猪生产水平的杂种优势时,终端杂交比轮回杂交具有潜在的好处。该研究使用了三个品种(杜洛克、大白和长白)及三个品种各自的后代,对终端和轮回杂交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终端杂交母猪的优势,在于提高了的初生和56日龄个体重(分别为0.8和6.5kg),生产更多的上市商品猪(每窝多0.37头)和缩短了的断乳至发情间隔(1.3天)。这些数据提示,终端杂交较之轮回杂交的优势是每头母猪每年多生产1头仔猪,这一生产水平的提高将具有重要的经济影响。文章来源: 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