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化养猪生产工艺、环境调控的管理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一)
  • 发布时间:2008-12-30 21:01:15 来源:香猪-天津香猪|北京香猪|河北香猪|香猪养殖|香猪价格|香猪批发|香猪网|山东香猪
  • 摘要】 通过五年的攻关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系统适合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实际需要的生产工艺流程模式、先进管理技术与小气候环境调控技术。解决我国养猪生产中存在的生产水平低、饲料转化率低、出栏率低、劳动生产率低、死亡率高和生产成本高的“四低两高”矛盾。以加速我国养猪业的现代化进程。主要的攻关目标为如下五个方面:(一)建立与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流程模式;(二)建立与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相配套的设备、设施技术集成体系;(三)建立我国规模化养猪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规程和指标评价体系;(四) 开展我国规模化养猪企业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的应用;(五)根据猪群的繁殖与生理特性的不同,针对养猪生产车间建设的特点,实施小气候环境调控技术。最终提高我国规模化养猪产业化技术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
    【关键词】  规模化养猪   生产工艺流程   设备设施  环境调控技术  计算机应用  科学管理
    【前言】  根据国家科技部下达的“九.五”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任务的要求。开展了社会适存规模量以1.5、1.0、0.5、0.3万头养猪系统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瘦肉猪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蕴藏着巨大的技术与资源以及经济增长的潜力。经过采用单位申请、部门推荐、专家考查,最终由省政府项目管理办组织评审认定。选择在华中农业大学、黄石市江北农场畜牧公司、黄石市花湖农场畜牧公司、鄂州蒲团养猪场、浠水长流畜牧公司、仙桃九合垸畜牧公司、随州市弘大畜牧有限公司等八个单位列入试验示范场。将毗邻的江西丰林企业集团畜牧公司、武汉市信达畜牧公司、九江五里乡养猪场、宜城市小河畜牧公司等几个单位列为技术辐射场。利用兴建或者技术改造方式,分别建成了生产与管理科技含量高的不同规模的养猪场。经过五年的运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作一专题报告。
    1、确立的攻关任务、考核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通过攻关研究,要求达到提高规模养猪生产水平。使商品猪170日龄达到100公斤体重,出栏率160%以上,经产母猪年产2.0-2.2胎,能繁母猪年提供商品猪18-20头。
    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是:在我国原有规模化养猪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集约化养猪适度的规模、适宜的生产工艺流程、小气候环境调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技术的研究。
    在生产工艺模式上,采用先进性兼顾适用性原则。在技术模式上,利用先进技术的组装、集成与专题创新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在规模含量上,采用以1.0万头为主,辅之于0.3、0.5和1.5万头为单位;在推进产业化方面:采用专题研究单位攻关示范基地      湖北省      中南       全国逐次展开。
    2、专题执行情况评价
    2.1、研究出了一套规模化养猪的核心管理技术
    养猪业是一个传统的产业,企业化程度不高,产品商品率低,但是规模化养猪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工厂化产业,企业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管理技术体系,这些技术包括现代企业管理技术、规范化生产技术,指标量化评价与市场经济预测分析技术,科学的企业组织
    ※本项目来源:“九五”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瘦肉猪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的两个专题,编号:96—003—01—02(5)。 由湖北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共同承担。此报告主体研究内容为华中农业大学的部分。
    运行技术。
    2.2、规模化养猪企业规范化管理技术的研究
    专题组在充分调研湖北规模化养猪场的已有生产管理技术规范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养猪系统技术理论,系统地制定了四套规程:制定了《规模化养猪场建设工艺技术参数》对于建设不同模式的养猪场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制定了《规模养猪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按照现代养猪生产技术管理的要求,成为实施科学化管理的依据;制定了《规模化猪场企业管理技术规程》、《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治规程》,将管理与生产的要素有机地结合。通过以上四套规程的研究,从而使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标准
    化,规范化,并且正在着手申请将上述规程提升为行业标准。
    2.3、 养猪生产市场波动规律的预测研究
    根据我国养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特点建立预测模型。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以“猪-粮”二因子比价关系,提出了反映养猪生产市场变化的预警信号:红灯区(差)=5.74、黄灯区(中)=6.61、绿灯好)=7.73。以基本母猪占肥猪出栏量的比例为基础,研究养猪生产市场变化的预警信号,“基本母猪/肥猪出栏量”:养猪企业6.0—6.5%,社会宏观生产量7.0-7.5%均为常态量分布,若出现非常态量比例上升(比率增减时)将预示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或比例下降的趋势,提示养猪生产的扩张或萎缩。综合运用上述敏感参数,可以掌握养猪生产的规律性,指导宏观养猪生产、适时地进行生产调整,化减市场风险,并为行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在规模化养猪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研究方面,选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将各变量逐步导入,建立规模化养猪场的成本分析模型,建立该猪场的模型:
    Y=a?X1b1?X2b2?X3b3?X4b4?X5b5?X6b6
    式中,Y-全年总收入;Xi(i=1-6)-获得总收入的各主要生产要素成本;a,b1b2……b6为待定系数。
    将所列表中的资料输入计算机运算,由计算机最终得出的生产函数模型为:
    Y=0.57?X1-0.31?X21.115?X30.208?X40.088?X50.092?X60.08
    R2=0.92831(多重可决定系数):其表示该猪场总收入升降变化中,有92.83%的原因由这7个因素的变动来解释。
    模型中弹性值bi的大小序列为:饲料(b2=1.115)>兽药(b3=0.208)>燃油费(b5=0.092)>合并项费(b6=0.08)>工具材料(b4=-0.088)和工资(b1=0.31)。
    根据弹性理论:当bi>1时,表示成本有较小增加进,收入有较大程度的增加,应该增加该成本投入;当0<bi<1时,表示收入增加程度小于成本增加程度,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增加成本仍可使总收入增加;当bi<0时,表示收入随着成本的增加而减少。由此,分析判断并且形成最优化的成本结构。
    2.4、 规模化养猪企业指标不同生产方式技术经济评价 
    针对我国养猪生产的实际,深入研究不同规模量养猪指标评价技术,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与手段。
                    规模化养猪不同规模量的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规模量
    项目 0.              3
    万头 0.              5
    万头 1.              0
    万头 2.              5
    万头
    投资额(万元) 200 300 600 900
    生产工艺 工厂化 工厂化 现代化 现代化
    设备设施 较先进 先进 先进 先进
    技术配置 较合理 合理 合理 合理
    劳动效率 较高 较高 高 高
    环境调控 一般 较好 好 好
    适应能力 较强 较强 强 强
    产品质量 较好 较好 好 好
    社会贡献 较大 较大 大 很大
    生产风险 市场风险大 市场风险大 生产风险大 生产风险大
     
    考核办法: 繁殖力、出栏率、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利润率、
                         FC + R
    适度规模量(QR)=             
    P - VC
    (FC—固定成本、R—盈利、P—单位收入、VC—变动成本)。
                        

     2.5、  规模化养猪企业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的研究
    规模化养猪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复杂性表现为产品具有活性与可塑。对生产工艺、管理方法、环境条件、疾病的侵扰、饲养方式等多因子具有敏感性和互作效应,直接影响产品产出的质量和数量。因此,要管理好现代规模养猪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对各类信息的有效综合和快速准确分析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九五”期间,专题组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猪场管理技术的嫁接作为提高规模化养猪企业管理的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了如:美国亚卫公司的Pigmap,广东省农机所的PPIMS及中国农业大学的“金牧”养猪生产管理软件等;并且,建立了技术与产品推广的网上操作系统。还为大型规模场培训技术人员13名;在很多示范猪场配备了计算机。应用覆盖于生产管理、育种管理、饲料配方管理、疾病诊断、财务分析等八个方面。
    3、研究建立了规模化养猪新生产工艺模式
    我国养猪业是由传统式、分散性、副业型的原始的生产方式转变过来的。进入八十年代后,由于规模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课题立项以后社会畜牧业产业化的兴起,一批几千至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随之建立起来。在湖北省千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建有300多家,预示着传统的生产工艺已不能适应现代化规模养猪生产的要求,需要按工业化的方式组织生产,建立更加科学的生产工艺流程,配套更加先进的设施设备,创造优良的气候环境。为此,专题围绕建立现代工厂化养猪为特点的养猪新工艺进行了攻关研究与试验示范。
    3.1 规模化养猪新生产工艺模式及工艺参数的研究
    规模养猪一般实行自繁自养的生产模式,包括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猪哺乳、肥猪育成和肥育等几个环节,将几个环节有机衔接起来,形成流水式生产线,按一定的“繁殖节律”组织生产过程。现代五段式生产工艺流程是随着工厂化养猪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要求规模化猪场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按标准的工厂化模式装备。对原有的规模化养猪场,又必须分步骤地按现代新工艺进行改造,即对母猪妊娠、产仔哺乳及保育等关键环节进行工厂化工艺改造,建立部分工厂化工艺流程模式。
         
    “全程一体化”的“五段式”养猪新工艺流程:
     
    配种
    车间

     
    肥育车间
    15周

    保育车间

    产仔哺乳车间
       ③ 
    妊娠车间

    4周          12周            4-5周           5周              

                                                                                               
     
                                                                                     上市
       位回周6                       170日龄,体重达100KG上市
     
    将不同规模猪场生产技术指标与生产工艺条件的要求一致,制定出系列化技术指标参数。确定建设规模化养猪场的技术档次、技术经济标准的起点标准。
    表1     规模猪场生产技术指标参数
     

    项  目
    参  数
    项  目
    参  数
    妊娠期(日)
    114
    35日龄
    8.0
    哺乳期(日)
    35
    70日龄
    25
    保育期(日)
    35
    175日龄
    100
    断奶至受胎(日)
    7~14
     
     
    繁殖周期(日)
    155~167
    每头母猪年提供活猪数
     
    母猪年产胎次
    2.16
    初生时(头)
    22.5
    母猪窝产仔数(头)
    11.5
    35日龄(头)
    21.84
    窝产活仔数(头)
    10.4
    36~70日龄(头)
    19.1
    成活率(%)
     
    71~175日龄(头)
    18.8
    哺乳仔猪
    92.5
    公母猪年更新率(%)
    33
    保育猪
    93
    母猪情期受胎率(%)
    90
    生长猪
    98
    公母比例
    1:25
    肥育猪
    99
    圈舍冲洗消毒时间(日)
    7
    初生~180日龄体重(kg)
     
    繁殖节律(日)
    7
    初生时
    1.2
    周配种次数
    1.2~1.4

    为了把不同规模猪场对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要求具体化,从而使全生产过程形成一个合理的猪群结构与比例。则根据新工艺流程图,设置年出栏0.3万头、0.5万头、1.0万头、1.5万头规模养猪生产过程参数。
    表2、  不同规模猪场新工艺模式猪群结构参数
     
    猪群类别
    生  产  母  猪  (头)
    200
    300
    600
    900
    空怀母猪
    妊娠母猪
    分娩母猪
    后备母猪
    公猪
    哺乳仔猪
    保育仔猪
    肥育猪
    合计存栏
    全年上市商品猪
    50
    102
    48
    20
    10
    400
    438
    990
    2058
    3432
    70
    160
    70
    26
    12
    600
    654
    1500
    3098
    5148
    140
    320
    140
    52
    24
    1200
    1308
    3015
    6211
    10384
    210
    480
    210
    78
    36
    1800
    1962
    4500
    9294
    15444

    为了保障流水式生产工艺的运行畅通,对影响生产工艺运行的栏舍配置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不同规模的猪场常年存栏的各类猪群结构和繁殖节律,为猪场确定出各类猪群的工艺单元数。规模化的工厂化养猪一般是实行“周日制”生产作业。将繁殖节律定为7日,根据这一节律,沿用表2的数据可知各阶段存栏猪群头数。表3列出了万头规模化猪场的栏舍配置标准。
    表3、  现代养猪生产工艺流程相衔接的群体周转速率与栏位配置
    第 一 阶 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①--A       ①--B     ②--C             ③             ④            ⑤
    种公猪车间    配种妊娠    单体妊娠       产仔哺乳车间      保育车间      生长肥育车间
    车 间         限位车间
    *每批存栏       52        4         12       6(出生~20或          5           15
     周   数                                      35日龄)        (36~70日龄)  (71~170日龄)
    *每个栏位消毒   
    维修  备用                1         1            1             1            1
      周     数
    *每个栏位实际           52÷(4+1)  52÷(12+1)  52÷(6+1)      52÷(5+1)   52÷(15+1)
    年利用批次              ≈10.4     ≈4         ≈8.5          ≈8.5       ≈3.3
    *常年存栏量或   25         140         320        140       140套栏位/年  10000头/年
    存栏量/批                                                     1200头/批   3030头/批
    *每头猪有效利 4.6×2.1    2.2×0.6   2.2×0.6   2×1.8         2×1.8    5.5×3.3 ≈18
    用面积M2/头.窝 ≈10       ≈1.32     ≈1.32     ≈3.6          ≈3.6      18~20头/栏
                                                                               1M2/头           
    *每个车间规格50×6=300   50×8=400  50×8=400  50×8=400      50×7=350     50×7=350
    面积与结构
    *每个车间栏位数  25      75×2=150  75×2=150  25×2=50         同  左        5
    *兴建或技改车间  1           1          2          3              3         10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