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发酵香味的养猪场
人们印象中,养猪场大都蚊蝇飞舞,臭气刺鼻。 这一印象,正在被现代科技刷新。 在省畜牧兽医局桑梓湖种猪场,配备冷水帘、抽风设施、自动化投食设施的标准化猪舍内,不仅没有蚊蝇,而且没有臭味,相反,空气中散发出阵阵锯末发酵的香味。 这里的猪舍,与近些年来推广的现代化、标准化的猪舍有很大的不一样。 粗略一看,最大的不同,是猪舍中间有个4米至5米宽的垫料发酵池,酵香就是从那里散发出来的。 猪场副场长韩安勤介绍,垫料池深0.8米至1米,里面的垫料,是锯末、稻壳和多种菌种、酶的混合物。经过发酵,菌种可成长为富含蛋白质的菌体。生猪天性喜欢拱地找食,垫料里的菌体,成为生猪争相抢食的营养大餐。 因为有了这些特殊的发酵酶,生猪的排泄物,不仅不再臭不可闻,反而统统可转化为菌体蛋白,为生猪提供营养。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生态循环链,三四年不用清理垫料,也减少了人工冲洗的工序。 再仔细观看,与原来的饲养方式相比,现有的养殖模式,每头肥猪不再睡单个的“小栏位”,这里没有了“单铺”,而是“统铺”。毛色光亮、身体洁净的肥猪,有的直接睡在垫料上。 猪场老板纷纷停工改建 新的养殖模式,效益如何?韩安勤算了笔账,今年2月投入使用,固定资产投入减少20%;因为减少人工冲洗,原来一个工人一天可管理1000头猪,现在可管理2500头;节水70%~90%,节电70%,猪的料肉比由原来的2.0下降至1.8。通过发酵,培养了大量有益生物菌,病害减少,防疫成本大大降低。除去每平方米35元的菌种费用,收益十分可观。 正是因为发酵床养猪有诸多好处,近几个月,省内的枝江、随州,外省的四川、重庆、广东、浙江等地前来学习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在仙桃,这种学习动力已经化为实际行动。 仙桃昌盛猪场的老板周长生,出资50万元,买下一家发酵菌公司在湖南湖北两省的总代理权,同时在自己的猪场作对比示范。周长生的这一举动,让原本在观望的老板们,做出了实际行动。该市畜牧局统计,全市在建的10个万头养猪场,除2个已基本完工外,其余8个开工不久的猪场已经停工,有的正在修改设计图纸,有的正在改建。 虽然停工改建会增加成本,但老板们认为值。据有关环保专家介绍,一头生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5至8个人,建立一个存栏量达1万头的微生态发酵床养猪场,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可处理5万多人口排污量的污水处理厂,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牛粪贵过稻草 在沙洋县垢冢村的沙洋县养牛合作社的养殖场,地面摊开晾晒的牛粪引起来客的注意。合作社理事长、养牛大户刘兵欣喜地说,这些牛粪可是“乌金”啊,每公斤5角,比稻草贵一倍多。 垢冢村存栏肉牛1107头,牛的食量很大,需要大量的稻草转化,结果牛粪多得成灾。村民们学习河南商丘的经验,利用牛粪培植双孢菇。每个菇棚600平方米,需用原料1万公斤,其中稻草占60%,干牛粪30%,其余为过磷酸钙等配料。种植双孢菇后,还可种草菇,收获草菇后,废料还是上等的有机肥。草菇的收益可以抵消所有种植成本,收获的双孢菇为纯利。 有这样的好事,590户的垢冢村,有280户养牛,有500户利用牛粪种菇。今年村里新建菇棚7000平方米,加上原先发展的,菇棚面积达2.1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