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位50岁出头的农家妇女,生活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不仅用双肩承担起了一个家庭的繁琐家务,而且靠勤劳和科技养猪富了家园。她,就是湖北省秭归县泄滩乡陈家坡村六组村民、被当地群众称之为“高山上养猪女能手”的王素枝。
王素枝自家有水田3亩,旱田5亩;去年,婆家的两个小叔外出打工,把田也交给她家耕种,这样一来她家就要种10多亩田了。丈夫曾正社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工作很忙,多在外少在内,很少照顾到家里;她的两个女儿现在都已经在外地安家,大女儿在重庆,小女儿在西安,一年都难得回一次家。所以,家里的事务全落在了王素枝的肩上。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王素枝默默地承担着家中的一切,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农活也都是自己干或者请人帮忙,从来不拖丈夫的后腿。尽管长年累月地苦和累,可王素枝还在想着要找一个门路为家里增加收入,让生活过得更宽裕,为村民真正带好“头”。 2003年下半年,养殖业市场行情走俏,早就有发展养殖业想法的王素枝和丈夫商量,也来“闯荡闯荡”,决定办一个私人养猪场。老曾同意了。于是王素枝拿出家中仅有的靠丈夫打工挣得的一万多元积蓄,又找亲戚朋友借了一些钱,总共凑了5万元资金,修建了标准的猪舍、饲料房、水池等设施,还添置了饲料加工、猪舍消毒等设备。一切准备就绪后,王素枝就想办法从外地购回优良“长大杂”母猪1头和“长白”仔猪几十头,就这样她在养猪产业上干开了。 为了掌握过硬的养殖技术,她让丈夫买回一些养猪书籍,像《养殖知识问答》、《仔猪养殖》、《养猪技术顾问》等书籍。通过仔细研读这些资料,她了解了一些关于养猪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养猪的基本技能,比如预防和治疗猪疾病的应急措施,猪舍的消毒和清扫,等等。 为了把猪养好,她总是坚持早早就起床,精心地拌饲料、挨个儿地喂猪和悉心地冲洗猪栏,每次做完这几件事情的时候,她都快累得直不起腰来了。尽管如此,她还坚持边喂猪边看书学习,有时候把乡里和村里的兽医请到家里传授打针治病技术,现在她自己学会了给猪子打预防针,对猪进行驱虫治疗,并且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养猪经验,了解到猪的不同发育阶段应有不同的饲养方法和管理办法,比如按时喂,逐渐加量,等等。由于喂养精心,管理科学,她的母猪产崽率高,猪仔成活率也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过死猪的现象,另外猪的长势也一直很好。 她每隔半个月到40多公里外的巴东县城去买一次猪饲料,虽然交通比较方便,可以用车运,但毕竟是个女同志,年岁也大了,再加上往返路程远,路况也不好,所以买一趟饲料也不容易,但王素枝从来就是独来独往,不愿意耽误丈夫去做这些事,说实话她也怕老曾买不好饲料,误了她的好事,因为她要科学配料,这些老曾是不懂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底,王素枝的养猪场出栏肉猪60多头,毛收入3万多元,其中纯收入近1万元。此外,养猪场的兴办,也让她家建起了沼气池,用上了既经济又方便的沼气。她第一次尝到了科学养猪的甜头,而王素枝靠养猪致富的事也在当地传开了,村民都称赞她是一个肯钻研又敢干的女能人。 2005年,王素枝适当扩大了养猪场的规模,同时在减少养猪成本、提高养猪效益上下了一番工夫。当年底,她家肉猪出栏80多头,纯收入达3万多元。 去年,生猪市场最为红火,王素枝的养猪场肉猪出栏150多头,实现纯收入近5万元。年底,家里添置了冰箱、彩电、音响等一些电器。为了方便了解生猪行情和跟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王素枝还特地添置了一台电脑,每天坚持在电脑上学习打字一小时,虽然非常吃力,但进步还不小呢。 今年,猪蓝耳病疫情严重,但王素枝家养的猪毫发无损,依然有100多头生猪出栏,收入十分可观,所以大家都特别敬佩她,纷纷向她求教。 王素枝说:“前段时间,不少地方闹猪蓝耳病,所以我格外小心,每天注意开窗通风,除粪驱蚊,清洗猪栏,每隔三天就消一次毒,所以没有出现疫情。” 前些日子,王素枝喂养的母猪又下了十几个小猪宝宝,长势很好,真是喜上加喜。现在,一提起养猪的事,她就特别高兴。 朴实的她说:“像我们这般年纪的人在家喂猪比出门打工要划算多了,虽说有点苦有点累,但我体会到,养猪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致富路子。” 王素枝,这位高山上的养猪女能手,巾帼不让须眉,硬是凭着一股子闯劲儿,闯出了一片天地,的确了不起。我们相信她的养猪事业会有更灿烂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