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板凳”与“冷猪肉”
  • 发布时间:2008-12-7 15:29:11 来源:香猪-天津香猪|北京香猪|河北香猪|香猪养殖|香猪价格|香猪批发|香猪网|山东香猪
  • “甘于寂寞才能成功”——对这个道理最形象的阐释,莫过于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那句名言:“坐得冷板凳,吃得冷猪肉。”“坐冷板凳”比较好理解,“吃冷猪肉”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过去如果哪一个文人道德高、学问精、成就大,死后牌位便可入文庙,置于边廊,有资格分享供奉孔圣人的冷猪肉。
     
     
     
    “二冷”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长年累月地苦学苦研,甘于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在道德文章上出类拔萃,成果显赫,最后吃得上祭孔的“冷猪肉”。范文澜能够著作等身,名扬中外,成为有资格享用“冷猪肉”的史学泰斗,正是他不辞辛苦坐了几十年“冷板凳”的结果。

      作为史学大家,范老1940年到延安,就在一孔窑洞里开始研究,这孔窑洞既是他的书房、客厅、办公室,又是他全家的寝室、餐厅、厨房。范老用几块木板钉上四条木棍当成书桌,又做了个方木凳,坐着这个小板凳,开始了《中国通史简编》的写作。晚上没有电灯,就在烟雾腾腾的小油灯下写作,几个小时下来,两个鼻孔常常被熏黑,早上起来吐痰都是黑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抗日战争胜利时,他已坐着这个小板凳写完《中国通史简编》90万字,《中国近代史》20万字,还有几本小册子和大量论文。他在回顾这一段不凡经历时,把自己治学心得写成一副对联:“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古今中外,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有所建树,大概都少不了耐得住寂寞。汉代学者董仲舒,为研究学问,曾把自己关在屋里苦读,“三年不窥园”,终成一代大儒。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在伯尔尼瑞士专利局的办公室坐了7年冷板凳,冷冷清清,少人问津,而正是这7年,成为他一生中成果最多的时期,创立了相对论,奠定了他在世界物理学界的权威地位,成为继牛顿之后物理学界第二个最有资格吃“冷猪肉”的大师。清代文学家曹雪芹,为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坐了十年冷板凳,给后人留下可以当作学问来研究的皇皇巨著。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曹怀东教授,也是在坐了十年冷板凳、历经10年潜心研究后,给出了有“世纪数学难题”之称的庞加莱猜想的完全证明,同时也奠定了自己在世界数学殿堂的历史地位。

      耐得住寂寞,说着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因为从时间上来说,坐“冷板凳”不是坐一两天,坐个把月,而是要成年累月甚至终身坐下去,需要有过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从舒服程度上来说,这种板凳既冷且硬,既不是主席台上的皮座椅,也不是会客室里的软沙发,久坐肯定腰酸背痛,难以忍受,因而需要吃苦耐劳精神;从待遇上来说,坐“冷板凳”期间,还可能要经常忍受别人的冷眼、冷脸、冷遇,听冷言冷语,受冷嘲热讽,所以还要有甘于寂寞不为人言所动的精神。有了这几条精神,就能把“冷板凳”有条有理、有滋有味地坐下去,别人视如畏途,我却甘之如饴,别人叫苦不迭,我却乐此不疲。果如此,学问的精进,素质的提高,事业的成功,名声的传扬,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