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价格大跌肉价咋不降?如何跳出“猪贱伤农”怪圈
  • 发布时间:2008-11-7 23:23:22 来源:中华香猪网-香猪|斑马小香猪|黄金猪|黑白猪|小山猪|麝香猪|从江香猪|藏雪香猪|环江香猪信息中心
  • 大概在去年的这个时候,网友们惊呼“15元一斤的猪肉,我们吃不起肉啦。”而今年出现的情况恰恰相反,据媒体称今年的生猪收购价格在每斤5.7元左右,而在农贸市场里猪肉价格虽有小幅下降但也保持在每斤10元到12元之间。

        生猪的收购价格持续走低,
    猪农眼看大势不妙,一些猪商已经在预备减少生猪存栏,并有了杀掉母猪的念头。而猪肉的销售价格却坚挺不降或微降,猪价暴跌的实惠进了谁的口袋?肉价似乎不由自主地又走上了恶性循环的老路,我担心明年的猪肉会不会像2007年那样出现暴涨呢?有关部门调控肉价的那看得见的手又在哪里,又该如何帮助猪农跳出恶性循环的漩涡?

     

    以下是网友热评:

    猪贱伤农,网友揪心养殖业

    你是谁的呀: 近期生猪价格暴跌,养猪的农民开始亏损,猪贱伤农,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屠杀母猪的现象,而猪肉的价格却坚挺不降或微降,猪价暴跌的实惠进了谁的口袋?肉价似乎不由自主地又走上了恶性循环的老路,我担心明年的猪肉会不会像2007年那样出现暴涨呢?

    大饼子公爵: 替养猪户们算了一笔账:一头仔猪养成200多斤的生猪,要吃掉1袋稻糠、4袋玉米(400斤)、1袋半稻糠(120斤,一袋80斤)。其中1袋稻糠需要70元,玉米以目前的8.5毛/每斤计算,4袋需要300多元,1袋半精料需要330元,共700多元,加上刚买仔猪的300元,整体需要1000多元。每斤5元多的生猪,以可以上市的200斤生猪来看,也就价值1000多元,但是承包猪场">养猪场还需要几万元费用。每头猪大约要亏200块,以一位养殖户养300头猪,这样一来一下子就要亏损6万元。理论上讲,大生产有大效益,大型养殖户尚且如此,那些小型养猪户的日子恐怕更加不好过了。

    景志强: 当市场价格和政府鼓励左右了农民发展生猪生产的积极性时,在政策引导和利益冲动下,发展生猪养殖的无序与盲目将不可避免。从现在的生猪收购价来看,正是这种生猪市场供应的增加,让农民饲养生猪的收益下降,进而产生“猪贱伤农”的情况。

    徐怀若谷: “猪贱伤农”可是“大事件”。猪肉价格偏低,农民辛辛苦苦地喂养,最后不但不能增加收入,有可能还要赔钱。这样就严重挫伤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致使生猪的存栏头数减少,造成全国范围内的猪肉供应紧张,猪肉价格因此一路攀升,并很可能以此为导火索,引发农产品包括粮、油、蛋、菜等价格的连锁上扬,对治理通货膨胀十分不利。

    维护农民利益,政府应该加强控制

    欢乐一生: 粮肉关系民生,光靠市场调节远远不够。例如养猪,如果单从市场情况来看,肉价的上涨已经引发了大规模的养猪潮,结果自然是人们有肉吃了,但受损的却依然是养殖户。如此下去,此行业会堕入又一轮的恶性循环中。因此,国家的治理思路应基于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先例,推行猪肉最低收购价政策。让老百姓吃得起肉的根本办法还是要让养殖户得到他们应得的利润,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而在这方面,国家推行最低肉类收购价应该是个可行的方法,这会培育养殖户的信心和实力,从而形成一条不断的产业链环。

    话不在多: 我们要避免一些人盲目发展,无序增加养殖量,防止供求失衡和“猪贱伤农”的事件出现,这需要加强管理和调控。市场本身就有一定缺陷,它不能自我调节并使供求完全平衡,因此,在生产中应辅以管理调控,最大程度上使供需趋于平衡,以防价格有大的波动,增加风险。另外,我们发展生猪生产,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能放任不管。

    天使1103: 政府补贴并不是“万能丹”,它的副作用就是大家都急于挤入养猪这一行业。目前养猪模式的百分之七十还停留在散养状态,农户养猪自发性、盲目性较强,缺乏宏观管理和指导,加上补贴政策缺乏细致的调控,其结果是一哄而上,导致猪肉供应大大增加,价格大跌,农户亏损,影响其积极性,进而影响到生猪生产,政府为了平抑价格又追加补贴……一个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形成的。

    由此看来,政府补贴政策的作用实际上是有限的。当务之急应该是政府在生猪收购价格上予以保护,让农户吃上一颗定心丸。

    艾宾浩斯: 生猪价涨时,猪肉涨价了;生猪价跌时,猪肉没怎么跌。这当中的利润估计大部分都被肉贩给赚走了,亏的是养殖户,苦的是消费者,因此必须严控中间环节,不能给肉贩轻易攫取过大价差的机会。

    该如何跳出恶性循环的“漩涡”?

    最长的一码:农民兄弟们在生产中遭遇的最大瓶颈在于相关科技知识的欠缺。比如,若没有足够的养猪知识和掌控信息的能力,他们只能依靠国家政策信号和一些没有正规来源的“软消息”,凭借朴素的生活经验,增加存栏数量,而后增加收入。这种生产方式始终是被动的,很难跳出“一哄而上就跌,一哄而下就涨”的怪圈。

    跳起来投篮:在经济活动中,政府运用行政力量干预市场行为已经获得了合理性和合法性,毕竟人类社会缺少了“公平”一翼的翅膀飞不起来。但现实情况是,政策常常都会滞后于市场。因此必须把握在经济活动中已经演绎了无数次的规律性实质,并将其制度化,尽力减少重复成本。坊间对政府政策有了稳定的预期,才不会每每被一个市场信号挑拨地惊呼“狼来了”。

    我要发大财:我国农民的人数和力量出奇地不对称,且处于某种“惰性”的原子状态,这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尚处于传统农业阶段脱不开干系。没有现代科技的支撑,传统农业即使吸纳再多的生产要素也无法增加最大产出,经济状态的相对下滑导致其在社会生活的各种话语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蛋农、橘农、肉农不是都遭受过历史车轮的反复倾轧吗?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尤为重要,但首当其冲的应是为我国农业注入现代科技和管理的因素,激发数亿农民兄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最长的一码:橘子有虫了,果品饮料类企业受到冲击;原奶里添“东西”了,乳品类企业受到冲击;生猪出栏率下降了,肉制品企业受到冲击。由此可见,一旦提供原材料的源头出现问题,整个产业链无法不被波及。只有让身处金字塔底部的农民心里踏实,整个行业才能稳得住。

    哈哈一笑:现在经济打得都是“信息战”,即使是农业也概莫能外,但农民的生活环境相对闭塞,缺乏可靠且丰富的信息源来指导自己的生产活动,反应滞后或过激也就在所难免了。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有关农业生产信息的披露,如各种农产品和化肥的市场价格等,让农民兄弟心里有一本“明白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