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养猪业是永不消失的行业 2、断奶决胜负,出生定乾坤 3、你不喜欢吃就不要给猪吃 4、最好的“药物”是营养平衡的饲料 5、集约化猪场总成本的高低在品种及种猪管理上,决不在饲料上;生长猪长得快与慢在产房及保育上,决不在生长猪上 6、“场”变“公司”是集约化猪场决胜未来的力量 7、你卖的猪就是你想要买的猪 8、后备母猪是猪场生存的命根子 9、谁把握住猪场的温度谁就把握了猪群 一、养猪业是永不消失的行业,是精细的养猪业者永远的艳阳天 背景: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养猪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养猪业保持了快速的发展。截止2003年末,全国生猪存栏达4.62亿头,比1985年的3.31亿头增长39.27%;猪肉产量达4327万吨,比1985年1655万吨增长1.61倍。我国人均猪肉占有量从20公斤增加到32公斤,猪肉供求矛盾基本解决,每头母猪提供的商品猪量达到15头,比1978年增长1.5倍,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养猪生产落后的状况,缩短了我国养猪业与世界养猪业的差距,我国养猪业从单纯的家庭副业养殖业,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部门。近些年来我们养猪业的发展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适度规模养猪经营发展迅速。据统计,1999年全国出栏50头以上商品猪的专业户和猪场有81.2万个(场户),出栏肉猪11121.8万头,占当年全国生猪出栏总数的24.4%;到2003年全国发展到103.5万个(场户),比1999年增加了22.3个百分点。增长了27.46%,出栏商品猪达16597.88万头,比1999年增加5476.08万头,增长32.99%,占全国当年出栏总数地29.28%。 2、区域化养猪生产加速形成。我国养猪生产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中原、东北和两广等集中产地。据统计,2003年他们猪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其中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广西的猪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43.8%。山东、河南、河北猪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21%。 3、猪肉加工体系正在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100条生猪屠宰加工成套生产线,700多条高温火腿肠生产线和一批低温制品的关键设备等肉类屠宰加工设备,消化和吸收了一些国际前沿技术和工艺。生猪屠宰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肉制品的花色品种研发能力增强。 目前全国生猪屠宰场有5万多个,其中屠宰能力在10~50万头的1500余家, 年屠宰在50~100万的300余家,年屠宰在100万头以上的100余家,年增售50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500余家,年加工猪肉制品120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4%。涌现了一批以猪肉加工为主的大型肉类加工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