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网河南频道5月24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报道:(胡清军)5月16日上午,平顶山市湛河区北渡镇石庙村养猪大户李春生匆匆忙忙地从集市往家赶,因为一会儿镇畜牧站的防疫员要上门为他家新买的15头小猪办“户口”。李春生所说的“户口”,指的是包括防疫档案、防疫耳标、畜牧服务卡等在内的一系列资料。
近年来,北渡镇一直坚持给新增生猪办“户口”,不但使生猪的计划防疫有了保障,还使养猪大户的效益增加了15%。北渡镇地处城乡接合部,是一个传统畜牧大镇,全镇仅养猪大户就有102家,每年出栏优质生猪近3万头,产品远销上海、广州、香港等城市和地区。 谈到给猪办“户口”的事儿,李春生深有感触。刚开始办理时,他很不理解,尽管畜牧站的同志不断下来宣传,他也没让他们来给猪办手续、打耳标。可等到卖猪时,打了耳标的猪因产地、防疫等信息清清楚楚,既好卖,价钱又高,有的饲养户猪还没有养成,订单就拿到了手。而自己养的猪即使便宜卖给人家也得往后排。这不,他新近刚进了15头小猪,就马上给防疫员联系。 据介绍,通过给生猪办“户口”,镇里养猪大户因猪生病造成的损失下降了20%,收入增加了15%,生猪的防疫密度由原来的90%提高到了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