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摘要:我们应用上海市奉贤区畜牧兽医站研制的PRV-gI基因缺损苗,对二个圈存生产母猪分别为800头和1200头的伪狂犬病阳性场实施净化措施。对整个猪群实施PRV-gI基因缺损苗强化免疫和单向流动的全进全出。对PRV-gI抗体阳性猪强制淘汰,配合定期灭鼠和消毒隔离等生物安全措施。随后在每4个月1次,连续3次从种猪群中检测不出PRV-gI抗体后,随机抽查1%的3月龄仔猪血清,检测PRV-gI抗体。并对体温升高的病猪血清用PCR方法检测PRV抗原。结果这二项检测均为阴性。证明在这二个猪场已成功地净化了猪伪狂犬病。 关键词:净化;猪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是严重危害规模化养猪业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在爆发时,可使2周龄内仔猪的死亡率达90%以上,母猪产活仔率下降10%以上,而且对断奶后仔猪侵害其呼吸系统,影响其生长发育,是猪呼吸道综合症的原发病原之一,所以生产单位迫切需要根除伪狂犬病的技术,但由于该病对成年猪以隐性感染为主,而且可以长期带毒,所以仅靠一般的技术手段难以在一个猪场消灭该病。我们参照国外应用基因缺损苗来净化猪伪狂犬病的成功经验,在二个爆发过猪伪狂犬病的猪场中,应用奉贤区畜牧兽医站分离研制的伪狂犬gI基因缺损弱毒苗及其配套技术,实施了猪伪狂犬病净化计划,经过近三年的工作,已取得成功,现将我们的工作汇报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伪狂犬病基因缺损弱毒苗:奉贤区畜牧兽医站生产。 1.2            PRV-gI  ELISA试剂盒:美国IDEXX公司生产。 1.3            PCR检测PRV引物:南京农业大学陈博言教授惠赠。 1.4            PCR检测试剂盒:华美生物工程公司生产。 1.5            伪狂犬病阳性猪场:A场:1997年爆发伪狂犬病,圈存生产母猪1200头。B场:1998年爆发伪狂犬病,圈存生产母猪800头。在实施净化计划前,这两个场按常规免疫方法控制疫情,但生产水平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1.6            伪狂犬病净化措施: 1.6.1 开始净化前,对A场和B场各随机抽取20头3月龄仔猪血清,用PRV-gI          ELISA试剂盒检测,确定其感染情况。 1.6.2 免疫程序:种猪每4个月接种1次,仔猪30~35日龄接种1次。 1.6.3 猪群的管理按生产流程,以周为生产单位,实行全进全出单向流动。 1.6.4 定期灭鼠,严格进出人员和车辆的消毒。 1.6.5 对新引进种猪,用伪狂犬基因缺损弱毒苗免疫后,隔离饲养30天,经检测PRV-gI抗体阴性后并入生产群。 1.6.6 在实施上述措施8个月后,对种猪群检测PRV-gI抗体,对阳性猪强制淘汰,以后每4个月检测1次。 1.6.7 在连续3次检测不出PRV-gI抗体阳性种猪后,随机抽检1%的3月龄仔猪,检测PRV-gI抗体,并对体温升高的病猪血清用PCR方法检测PRV抗原,如果这二项检测均为阴性,则说明净化成功。 2、     结果 2.1、在开始净化前,A、B二场3月龄仔猪的PRV- g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和40%。在实施免疫计划后8个月,A、B二个场种猪群中仍有15%和20%的PRV-gI抗体阳性率。说明仅靠免疫接种的方法,不能把伪狂犬病从猪场中清除出去。(见表一) 表一、未实施淘汰措施前PRV-gI抗体的阳性率 
 2.2在连续3次检测不出PRV-gI抗体阳性种猪后,对1%的3月龄仔猪抽检PRV-gI抗体和PCR检测体温升高猪血清中的PRV抗原均为阴性,说明对阳性猪实施强制淘汰后,结合猪群管理的全进全出单向流动和严格的消毒,灭鼠工作,达到了净化的目的。(见表二) 表二、实施淘汰措施后PRV-gI抗体和PCR检测PRV结果 
 3、     小结和讨论 3.1 在一些伪狂犬病阳性场,由于实施了常规免疫后,明显的临床病猪已不多见,母猪的繁殖性能也基本正常,但由于猪只间免疫抗体的不均一性,部分低抗体猪仍会发生感染造成场内持续流行,使整体生产水平不能达到正常水平。 3.2 在实施伪狂犬病净化计划时,除了应用基因缺损苗外,猪群生产管理中的全进全出单向流动和严格的消毒隔离、灭鼠工作是二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这二个环节可有效地阻止病原在不同生产阶段的猪群间传播,结合淘汰阳性猪的措施,才能达到净化的目的。 3.3我们虽然在单一的猪场中获得了净化成功,但如果周围其它猪场仍为阳性场,由于该病还会通过老鼠、运输车辆等途径传播,所以给长时间保持伪狂犬病阴性状态带来了许多困难,建议政府部门参照发达国家的政策,在全国或全市范围内实施伪狂犬病净化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