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块猪肉引发的通胀焦虑 一边是发财的美妙诱惑,一边却是负利率时代存款贬值的压力,2784亿存款就因此在这个5月从银行大搬家。越来越多的钱追逐着太少的货物,资产价格由此进一步被推上令人胆战心惊的高位 继房价、股价之后,肉价在这个夏天成为整个中国最新的焦点。上自国家总理,下至黎民百姓,从来没有这么多眼睛紧盯猪肉。但在经济学家看来,猪肉还惹不了什么祸,应该警惕的是住房价格的重新上扬 一个江洋大盗正在悄悄光顾中国 它被称为“世界上的头号窃贼”,一出现就不声不响地从所有人手中窃取财富。 
 不过这个大盗却也是世界上最慷慨的施舍者,“它对债务人、不动产所有者的赠予超过了所有慈善事业、捐献、捐赠的总和”。 这个让有些人发财有些人崩溃的家伙,就是通货膨胀。伴随着它的可能到来,担忧和争论弥漫在中国的几乎每一个角落。 肉价成为新焦点 从来无人能知晓江洋大盗到场的确切时间,这一次,人们是在猪身上捕捉到它的影子。 继房价、股价之后,肉价在这个夏天成为整个中国最新的焦点。上自国家总理,下至黎民百姓,从来没有这么多眼睛紧盯猪肉。 在北京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肉价二十多天涨了14次,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国家发改委监测数据表明,5月,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格平均上涨10.5%,禽、蛋等其他农产品价格也同时向上。 涨势正在渐渐蔓延。在深圳,星罗棋布的连锁快餐店“嘉旺”贴出公告,宣布6月起调整快餐价格。 物价波动很快反映在统计数据上,6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标志物价变动、衡量通货膨胀高低的主要经济指标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5月同比上涨3.4%,超过银行3.06%的存款利率,也越过3%的加息“警戒线”。 为通货紧缩担忧数年之后,中国终于在这个负利率时代深切感受到通货膨胀的压力。敏感的老百姓渐渐紧张起来,办公室、菜市场、洗手间、公交车、网络论坛……关于涨价的讨论随处可闻。 正是弥漫在民众中的这种担忧与恐惧,让发改委、商务部等中国最重要经济部门的官员近日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发言,反复表达同一个意思:猪肉价格将得到平抑,目前的物价上涨不会造成严重通货膨胀。 表态归表态,官员们的行动却表明他们丝毫没掉以轻心。此前国家总理温家宝亲率一干经济重臣专门赴陕西调研猪肉问题,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将价格上涨列为主要问题和重点工作。 看起来,无论高居庙堂还是远在江湖,人们都为通货膨胀悄悄绷紧了神经。与其说他们为现在的价格恐惧,不如说所有人都在为未来的价格担忧。 “猪肉能闯多大的祸” 尽管通货膨胀的定义与成因至今仍在争论之中,但无论是3世纪时古罗马铸币的快速贬值,还是20世纪初德国马克的疯狂跳水,或是建国前夜中国发生的“毛钱”,都可以看到严重通货膨胀的一个共同结果:有人发了大财,有人面临崩溃。 正是这些传说,让许多人发愁如何在不确定的未来为自己的钱保值增值。“跑赢通货膨胀”、“跑赢央行的印钞机”,成为网络上新近流行的口号。 湖南长沙的李女士为此愁得睡不着觉。她刚刚在这一轮房价上涨中卖掉了一套闲置的单位集资房,手上突然有了几十万资金,却担心“钱‘毛’起来,挡都挡不住”。 三天后,她决定换套大房子住,“与其‘毛’掉,不如享受”。 有趣的是,李女士忽略了一个细节——此前几天,身为教师的她再次增加工资,每个月多了六百多元。 这样一个细节,在清华-布鲁金斯中心主任肖耿看来,正构成解释价格调整内在逻辑的完整链条:一个快速增长多年的经济体,生产率持续上升,收入持续上涨,必然带来价格调整的内在压力。“通胀与升值,在我这一生中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他很早就如此预言,“不是今天缓慢上涨,就是积压在某天突然爆发。” 很幸运,“突然爆发”的可能性眼下看来并不很大,宏观经济指标直至目前仍然看不出有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迹象。 而稳定的“缓慢上涨”,对一个经济体来说具有稳定刺激增长之效,往往标志着其进入良性运转阶段。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在短期内,通胀水平适当的上升可能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比如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利于经济更平稳地发展。这个“适当的上升”,在国家统计局高级经济师姚景源看来,不超过6%的温和通胀均属可以接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