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村养猪首先要过“环评关”,这样的新鲜事你听过没有?在新余市渝水区,农民对此却见多不怪了,富裕起来的渝水农民,正惬意地享受时尚的环保新生活。据了解,渝水区151座小二型水库目前已全部实行生态、无公害的“人放天养”,200个行政村村规民约中都写有环保内容,村村建立了保洁队,有了“大扫除清洁日”。 走进新溪乡泗溪村,浓浓的环保气息扑面而来:房前村后绿树成行,宽阔的水泥路干净整洁,家家门前有垃圾箱,生活污水排流管全部入户,牛栏、猪圈及家禽放养场所与人居环境完全隔离。不听介绍,你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人畜混居,生活垃圾、畜禽粪便随处见,到处臭气熏天。村里的老党员肖美芽乐呵呵地告诉记者:“都是环保自治带来的好处。自从实行环保自治后,村民的事情村民自己管。今年3月,村里有3人要建养猪场,由于没有配套的环保设施,都被村民评估否决了。” 2006年初,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渝水区在农村全面启动“新环保、新生活”活动,大力推行环保自治,通过政策引导、典型带路等方式,引导农民追求环保生活,激励农民真正成为环保行动的主体,广大农村基本形成了人放天养、鸡-鸭-鱼-果-菜、猪圈里铺有“生物菌”等独具特色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