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质优良 风味独特 食用安全
  • 发布时间:2010-7-13 9:04:47 来源:香猪-香猪价格|香猪批发|巴马香猪|香猪网|环江香猪|天津香猪|北京香猪|河北香猪|香猪网信息中心
  • 环江香猪
    巴马香猪
    陆川猪
    桂中花猪
    隆林猪
    德保猪
    东山猪

      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总站

      广西有七个地方猪品种,分别是环江香猪、巴马香猪、陆川猪、东山猪、桂中花猪、隆林猪、德保猪。这些地方猪品种都是在我区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多彩的特性,主要表现在:耐粗饲,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好,肉质优良,可满足人们追求健康、安全、风味口感的高品质肉食的需求,每个品种都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基因宝库。

      环江香猪

      广西地方优良品种,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主产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部的明伦、东兴、龙岩、驯乐、上朝五个乡(镇),以明伦所产为优。宜州、罗城、融水、南丹等县市亦有分布。体型小巧玲珑,适应性强,耐粗饲,易饲养,经济早熟。特征是:嘴短,额平,耳小,颈短粗,身短圆,脚矮;额有3-6条较深横纹。成年猪平均体重:公猪35.14千克,母猪51.67千克。环江香猪瘦肉含量较高,皮薄骨细,肉味芳香,无腥、异味,肉质细嫩,味鲜可口,不腻,早期即可宰食,加工成烤香猪和腊香猪别有风味。

      巴马香猪

      广西地方优良品种,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主产于世界级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中心产区为巴马、百林、那桃、燕洞4个乡(镇)。巴马县内、田东、田阳部分乡(镇)有分布。因体形独特、皮薄多肉、质细嫩、味鲜甘香得名为“香猪”。特征:两头黑、中间白;额有白斑或白线,鼻端、胸腹及四肢为白色,躯体黑白交接处有2-5厘米宽的黑底白毛灰色带;性野、公猪有獠牙,被毛粗长似野猪。成年猪平均体重:公猪32.81千克,母猪42.14千克。乳猪和双月龄断奶仔猪肉均无奶腥味或其它腥臊异味,皮薄而软、肉质脆、味甘而微香,是制作烤乳猪和腊全猪的上乘原料。

      陆川猪

      小型脂肪型猪地方品种,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因主产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县得名。分布于玉林、贵港、钦州、北海、梧州、贺州、南宁、河池等市的40多个县(市、区)和广东的湛江、茂名、肇庆市以及海南岛等地。不同地方有不同名称,外貌性能大同小异。主要特征:矮短肥宽圆,腹大下垂常拖地,毛色黑白花,黑白交界处有4-5厘米灰白带,被毛稀短。成年猪平均体重:公猪81.3千克,母猪77.8千克。性情温驯,早熟易肥,耐热耐粗饲,适应性强,杂交效果好,脂肪含量高,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多用于制作烤乳猪、腊乳猪和扣肉。

      桂中花猪

      主产区在平果县、融安县、江州区。柳州、河池、南宁、百色四市及永福县等30多个县(市)有分布。现各地保留纯种已很少,只有平果较多。中心产区为平果县太平、耶圩、海城三个乡(镇)。体型中等,头较小,额稍窄,有2-3道皱纹,嘴筒稍短,耳中等略长,向上前伸,背微凹,臀稍斜,腹大不拖地,体长大于胸围。头、耳、臀、尾黑色,腹部、四肢及肩部白色,背腰有一黑白斑,黑白毛之间有3-4厘米黑底白毛灰色带。额头有白色流星,多延至鼻端。成年猪体重:公猪65千克,母猪70.8千克。耐粗饲、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肉质鲜嫩,杂交效果明显。遗传稳定,农村有留子配母或兄妹相配近亲繁殖习惯。后备母猪大部分用于生产杂交肉猪。小公猪20天龄阉割,断奶后全部供客商作烤猪用,很少养成大肉猪。

      隆林猪

      广西地方猪品种。主产于隆林县,中心产区是:德峨、常么、猪场、克长和长发等乡(镇)。毗邻的西林、田林、乐业、南丹等县有分布,贵州省沿江水河一带亦有饲养。特征:体大身长,胸深身窄、背腰平直、腹大不拖地;臀斜、四肢强壮有力、后腿轻度卧系;头大小适中,脸微凹、嘴大稍翘、鼻孔大,口裂深,额突起略如狮头状;额有鸡蛋大小白色毛旋,被毛粗刚,毛色有“六白”(即额头、尾尖、四脚有白毛)、全黑、肚白三种。一年龄猪体重80-95公斤。耐粗饲,抗病抗逆性强,肉质优良,杂交优势明显。

      德保猪

      广西地方猪品种。主产于德保县,以马隘、那甲、巴头为中心产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前,遍布德保全县,田阳的巴别、五村、洞靖也有分布。德保猪全身黑色,体型较大,骨骼粗壮结实,胸深身宽,皮肤粗厚,被毛粗硬,鬃毛长5-6厘米,头部较小,脸略长,额部有明显皱纹,背腰稍平直,腹大下垂不拖地,臀宽稍倾斜,四肢健壮有力,尾巴粗大。成年猪体重:公猪61千克,母猪60-80千克。性情温驯,管理粗放,耐粗饲,适应性广,抗病力强,屠宰率高,杂交效果好。但猪皮厚,皱折多,后躯不够发达,产仔少。2000年以来,母猪几乎全部用于杂交改良,群体急剧减少。目前公猪不足10头,品种濒临灭绝,由自治区畜牧研究所实施异地品种保存。

        东山猪

      广西地方猪品种。原产于全州县东山瑶族自治乡。桂林市各县(区)、贺州市及湖南省永州市的芝山区有分布。体型高大,背腰平直稍窄,胸深,腹大而不拖地;头清秀,耳大下垂;四肢开张,立系;头清秀,嘴筒略长而平直,面略宽,额部有皱纹。毛色以躯干、四肢、尾帚、鼻梁及鼻端为白色,耳根后缘至枕骨关节之间区域、尾根周围部位为黑色的“四白两乌”为主,俗称“两头乌”。成年猪体重:公猪约为110公斤,母猪约为73.6公斤。耐粗饲,抗逆性强,母猪杂交优势明显,瘦肉较多,肉质鲜美,适合加工烤乳猪、火腿、腊肉、风味肠等中高档肉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