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2年前,刚跨入湖南农学院就读的文利新写下了人生目标:科学家+企业家。如今,留在母校执教的文利新尽管没能成为企业家,但其科研成果却开创了保健养猪的全新领域,孵化了3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将发明的保健养猪法推广到全国22个省市,帮助农民增收38亿多元。近日,第六届省青年科技奖得主文利新走进株洲校园,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勉励同学们“做一只有理想的雄鹰”。
上世纪末,猪价持续走低,猪病多、肉品品质下降、养猪效益差成为制约中国养猪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违禁药物“瘦肉精”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信心。在一次“送科技下乡”活动中,有位双峰老农对文利新说;“猪真要生了大病,文老师你治得好吗?”这可把文利新问倒了。的确,多数猪病没有特效药,而且谁愿不惜代价给猪治病?何况部分猪治愈后成了僵猪,也没有意义。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新法子养猪,不用“瘦肉精”照样长得快,还少生病甚至不生病?而立之年的文利新开始向人生的新目标攀登。 这一次攀登,文利新创造了保健养猪新技术,攻克了多个世界养猪难题。动物与人类一样,绝大多数处在亚健康状态,文利新借鉴传统中医理论“扶正祛邪”,采取各种技术措施保持和增强猪的机体抗病力,促进其向健康方向发展。以养母猪繁育仔猪为例,从过去关注仔猪过“三关”转移到帮助母猪过好“生殖应激关”,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给母猪补充富含免疫增强剂以及多种营养成分的保健品,仔猪初生重和断奶体重均提高了30%,饲养期轻松缩短10天,每头猪增收40元以上。经过近十年的苦心研究,文利新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并命名了3种新猪病,开发了3个保健养猪技术体系,获得4项发明专利。“动物保健原理及其产品设计”也成为研究生和本科生们喜爱的新课程。 这一次攀登,培育了保健养猪的新产业,圆了文利新的实业报国梦。为了让农民用上新技术,文利新通过产学研结合,指导学生创办了长沙绿叶生物科技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并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下乡讲课。记得第一堂保健养猪课是2002年在长沙县福临镇讲的,说上午8点半上课,农民们到11点才来。农民兄弟说,是猪病太多,忙着打针喂药才迟到。这,更加坚定了文利新推广保健养猪的决心。至今,他和同事走进全国700多个县市举办了1569期培训班,培训人员18万多人次,免费赠送技术资料137万多册,农民们应用保健养猪技术已出栏生猪7200多万头。 辽宁省庄河市兽医王兆爽三年前办了个猪场,母猪产仔少,而且成活率非常低,保育期间也是疾病不断,前两年不赚反赔。参加保健养猪培训班后“洗脑换方”,仔猪不到断奶就预订出去了。每头母猪年盈利1万元,去年共盈利185万元,是他做兽医20年的总收入。有了保健养猪,王兆爽的日子真叫爽。今年除夕夜,福建漳州一个保健养猪的农民打电话报喜:“文老师,我养的猪今天卖了20万元,净赚了10多万元。谢谢你!”“每当听到这样的好消息,就觉得人生最大的享受莫过于此。”文利新开心地说。 这一次攀登,还催生了“生殖应激”假说,颠覆了传统的生殖生理理论。通过研究,文利新发现人类和动物的生殖过程均能引起应激,提出了“生殖应激综合征”等系列新概念,认为其可预测和指导治疗妊娠期和产后的多种新疾病。但是,2003年该假说一提出就引起了争议,有的前辈说“女人生孩子天经地义,是再自然不过的事,生殖不是应激。”申报科研项目时也是多次遇阻。文利新坚信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对的,他一方面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以此为指引探索保健养猪,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面对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有学者开始支持这一学说,尘封4年的论文也在全国学术会议上被评为优秀,并陆续在权威期刊上发表。“母体生殖应激,事关两代健康,今后我将长期研究‘生殖应激’假说,研究好了可得诺贝尔奖。”文利新毫不讳言他的理想。 让假说成为造福人类的科学,文利新又将开始一场艰苦卓绝的人生攀登。“雄鹰选择蓝天,必与狂风为邻。”读着文利新勉励同学们的话,我们相信,他准备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