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目前我国养猪面临的三大难题:质量安全、效益提高、环境治理,或者由其表现出来的药物残留、能源缺乏、饲料短缺、环境污染等,这些因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养猪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以上三大难题,国内许多专家、教授本着建设可持续新型畜牧产业的目的,积极努力的探索,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养猪生产模式,形成了全新的养猪系统。后由济南绿康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善和改进了猪舍和饲养管理模式,形成了系统的“生态养猪技术”。 生态养猪就是尊重猪只生存的基本权利,恢复其拱食习性,以生产健康食品为己任,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顺应自然规律,最大限度的开发和活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从事高效的养猪生产。其基本模式是在猪舍内设置80~100厘米的地下或地上式垫料坑,填充锯末、稻壳或者粉碎后的玉米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利用发酵剂对垫料进行发酵,形成有益菌繁殖的小环境,消灭有害菌,有效控制病毒;猪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实现了粪便零污染;粪尿加速了垫料中微生物的发酵,产生热量,保障猪只正常越冬;恢复了猪只的拱食习性,采食发酵产生的菌体蛋白,成为猪只的补充料;垫料较长时间(2~3年,根据需要)清理一次,成为高档的有机肥;整个饲养过程对外达到零排放、无臭味、无污染。和传统方法相比较,生态养猪模式可以带给养猪户更多的利益,经过多年的总结,我们将其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 具体来说,“三省”就是指省水、省料、省劳力。因新兴生态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15%~20%。试验显示育肥猪只日增重增加2%~3%,料肉比降低2%~5%,出栏时间缩短8~12天。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需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1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一半的劳力。 “两提”,即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猪只恢复了自然习性,猪只应激少,又采食菌体蛋白,饲料里又拌有微生物有益菌,大大改善了肠道菌群平衡,抗病力明显增强,发病率减少。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集约饲养有大幅下降。用药费用减少 8~15元/头。 “一增”,即是增加养殖效益。生态养猪较传统集约养猪仅饲养环节即可减少饲料、水等直接饲养成本40~90元/头。该模式充分利用了锯末、稻壳或者粉碎后的玉米秸秆等作为垫料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之功效,也可以带来很高的效益。所以新兴生态养猪相对传统集约养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头。 “零排放”,即无污染,实现粪污零排放。前面已述及饲料中不提倡添加抗生素,猪肉中无药物残留,所产粪尿经过菌种发酵转变为微生物蛋白,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该模式的生产过程不对外排放粪污,将传统集约化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真正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 既然生态养猪较传统养猪方式有那么多的优点,那怎么样才可以做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