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防重于治(制)”提升到“防养并重”,而真正的成功是“养重于防”,才能由“扬汤止沸”提升为“釜底抽薪”。(养=营养+环境+管理) 断奶决胜负,出生定乾坤。 最好的“药物”是营养平衡的高档饲料。 谁把握住猪场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谁就把握了猪群。 后备母猪选择和管理是猪场生存的命根子。 集约化猪场总成本的高低在种猪种质及种猪管理上,一定不在饲料上;生长猪长得快与慢在产房及保育猪上,一定不在生长猪上。 采购饲料的唯一准则:多花一分钱进好货;你不喜欢吃就不要给猪吃。 集约化猪场决胜未来的力量 1.建立良好的制度和制度文明。 要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制定公司战略和不断完善推进战略实施的制度上,这包括管理机构、人力资源开发、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也包括投资者关系、风险管理以及价值观训练等方面,只有坚持不懈和长年累月的磨合,才能逐步建立适合我们并优于竞争对手的制度;制度是硬件,而制度执行更关键,故制度文明则需经过宣传教化及重复博弈才有结果,只有融化在血液(利益)里,才能落实到行动中,企业才由人治转为法制。 2.要建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凡是赢得未来的企业,必定信奉那些念及他人的价值观和时刻保持对社会及大众人群高度负责的精神。 3.以“猪”为本,以人为本,建立一支高效的人才队伍,并有完善的组织形态及运行方式。 4.要有一个赢得未来的时间感和毅力感。 后备母猪的培养、配种 1.达到7.5~8月龄,体重130~140公斤时再配种,背膘厚最好达到18~19毫米; 2.第一次发情不能配种(排卵少),最好是第三次发情再配种; 3.后备猪不能喂给肥育猪料,应使用专门的后备猪料; 4.隔离饲养; 5.初产母猪的哺乳饲养(糖、赖氨酸、鱼粉等)。 后备母猪体况差可导致的后果 1.第一次发情周期延迟; 2.返情率高; 3.寒冷天气流产机会增加; 4.利用年限变短; 5.窝产仔数减少; 6.泌乳准备的贮存降低。 配种后母猪饲养的目标 1.限制胚胎死亡率(配种后前10天); 2.保证胚胎正确附植; 3.矫正母猪的体况和生长; 4.使仔猪出生重和成活率达最优; 5.增强泌乳的能力; 6.预防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M.M.A)症状的发生。 怀孕母猪的管理 1.每天饲喂一顿和每天饲喂二、三顿对于生产成绩是无关紧要的,相对来说饲喂一顿更便于管理和节约人力物力。现在饲喂三顿的猪场,可马上改为两顿,适应一周后改为一顿。不管一顿还是两顿饲喂量必须保证; 2.任何一刀切的饲喂方案都是不科学的,总的原则是配种后应给予较低的日粮水平(中等营养水平!!!),每天两公斤,怀孕21天后应根据每头猪的膘情逐头调料,至上床前膘厚应达到19毫米,当然22毫米以下也是被允许的; 3.配种后21天的查情和25至30天的妊娠诊断(B超)是减少母猪非生产天数的关键,也即是提高胎指数的关键; 4.怀孕后的最初一个月和临产前10天内应绝对避免疫苗的接种; 5.安静的环境,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怀孕; 6.怀孕后期的日粮中提高亚油酸水平有助于仔猪发育。 哺乳母猪的管理 1.母猪分娩后逐渐加料,分娩后第八天母猪的饲喂量标准应是: A、1.5公斤的基础日粮+(0.5公斤×仔猪头数); B、母猪体重的1%+(0.45公斤×仔猪头数); 分娩12天后,带仔多的母猪应自由采食。 2.对于膘情降至14毫米以下的母猪,将其中4头仔猪提前断奶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3.临近断奶时的疫苗接种会影响断奶母猪的发情和排卵(3天); 4.临近分娩的疫苗接种会影响泌乳机制(7天); 5.同期断奶(21~28天)是同期配种的关键。 增加泌乳母猪食入的饲料量 1.妊娠期料中应富含纤维素,增强胃的发育和容量; 2.妊娠末期可喂一些轻泻性的饲料; 3.泌乳期间以潮拌饲料饲喂; 4.泌乳期配方能量浓度要高; 5.干乳期母猪每天饲喂一次:让他们习惯于吃大量的饲料; 6.换粉料为颗粒料; 7.每天分几次饲喂:母猪站起饮水(吃的多); 8.降低温度:滴水系统或喷雾降温或风扇(甚至于冷浴); 9.充足的饮水; 10.分娩后慢慢增加喂料量,泌乳后7~10天应达到最大采食量。 种公猪的管理 1.日饲喂量2.5~3公斤,每日两次,频繁使用者每天奖励2个鸡蛋; 2.每天遛公猪并不能提高公猪的配种成绩和利用年限,而投入的人力则是大量的。 种猪高产稳产的思考 1.特别重视种猪、种猪品质及种猪选育; 2.通过营养提升免疫力最关键(微生态制剂及中草药)。
周节律工作安排(全进全出是关键) 星期一:生产会议;大扫除;疫苗接种。 星期二:产房仔猪转育仔舍;多量配种;仔猪去势。 星期三:多量配种;妊娠诊断(B超);种猪测定。 星期四:集中断奶,淘汰差猪,补充后备;空怀猪回配种栋;断奶后长期不发情的用孕马血清等催情;育仔仔猪转肥猪舍;多量分娩。 星期五:母猪上床、怀孕母猪膘情测定,调整饲喂量;多量分娩;肥猪出栏。 星期六、星期日:轮休(产房仔猪打耳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