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展和培育现代畜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畜禽养殖方式和产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全面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探索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
近年来,连云港市积极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优质畜禽的规模养殖,加快建设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促进实施“百千万”工程,重点发展百头牛(存栏奶牛、出栏肉牛)场、千头猪场、万只禽场,推动畜牧业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传统经营向现代化经营的转变。一是瘦肉型猪养殖。2007年生猪饲养量440万头,出栏28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26万头。二是优质肉鸡养殖。 2007年优质肉鸡饲养量3500万只,出栏增加1000万只。三是水禽养殖。2007年肉鸭饲养量500万只,出栏增加200万只;肉鹅饲养量320万只。四是食草家畜养殖。2007年奶牛存栏达到6000头,牛饲养量45万头,羊饲养量300万只。五是特种动物养殖。2007年毛皮动物饲养量130万只,鹌鹑饲养量2500万只,在江苏省名列前茅。目前,畜禽规模养殖的比重生猪达41%、肉禽69%、蛋禽46%、奶牛87%。 认真做好动物防疫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推进依法防疫的年度主题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二是启动实施规模养殖场(户)培训计划,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动物防疫条件审核许可制度,完善群防群控机制,夯实防疫基础。三是落实重大动物疫病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切实把防控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全面启动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有部、省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工程,强化病原学定点连续监测和免疫抗体监测,逐步建立动物防疫风险评估制度,做到动物强制免疫程序化、经常化。五是完善应急预案,健全指挥机构,明确部门责任,充实应急队伍,落实防疫资金,搞好物资储备,提高应急能力。六是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在常年免疫基础上,推进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夏季高温消毒“三大行动”向纵深开展,确保防疫密度和免疫抗体达标。 产业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搞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生猪、草食畜禽、肉鸡、特种动物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畜牧业产业格局,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一是依托产业招商,吸引三资发展畜牧业,加快规模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发展,带动种畜禽、饲料、兽药等相关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逐步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二是引进大型龙头企业。今年重点引进大型养殖加工企业4-5家,启动雨润-托佩克原种猪场、温氏集团的60万头生猪和600万羽肉鸡、台湾卜峰集团的百万头生猪、镇江市政府在我市投资的万头淮猪场等建设项目,力争在生猪养殖、饲养和肉牛养殖加工上有突破。三是通过项目扶持,培育壮大10家以上现有的种畜、种禽加工企业,增强其在国内行业竞争中的实力。四是搞好资源配置,市、县(区)联手,跟踪服务,全力抓好一批有洽谈基础、有扩张欲望的养殖型龙头企业,整合我市的省级农垦农场和地方农场资源。五是做好协调服务,充分发挥部门在促进产业化经营中的服务联结作用,加大产业规划、项目安排、典型引路、知识培训、措施配套、组织协调等措施的落实力度,促进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农户“四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制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