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江香猪与巴马香猪
  • 发布时间:2008-10-20 10:49:15 来源:中华香猪网-香猪|斑马小香猪|黄金猪|黑白猪|小山猪|麝香猪|从江香猪|藏雪香猪|环江香猪信息中心
  • 环江香猪   

        广西特有优良地方品种。2006年6月2日中国农业部公告第662号发布的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2003年10月27日通过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注册论证。设国家级环江香猪原种场于明伦镇,隶属县水产畜牧局。环江曾属宜北县,故曾称宜北香猪;1951年宜北县与思恩县合并为环江县,称现名。因多以粳稻、香糯及其副产品喂养,断乳猪肉芳香而得名香猪。主产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部的明伦、东兴、龙岩、驯乐、上朝五个乡(镇),以明伦所产为优。宜州、罗城、融水、南丹等县市亦有分布。体型小巧玲珑,适应性强,耐粗饲,易饲养,经济早熟。特征是:嘴短,额平,耳小,颈短粗,身短圆,脚矮;额有3~6条较深横纹;部分经产母猪腹大拖地;被毛乌黑细密,鬓毛粗,长达3~4厘米;前肢姿势端正,后肢稍向前踏;乳头10~14个。成年猪平均体重:公35.14千克,母51.67千克。年产1.8~2胎,窝产仔数:初产5~7头,经产7~12头,最高25头。环江香猪瘦肉含量较高,皮薄骨细,肉味芳香,无腥、异味,肉质细嫩,味鲜可口,不腻,早期即可宰食,加工成烤香猪和腊香猪别有风味。2005年环江全县存栏10.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2.3万头,后备母猪0.2万头:出栏34.56万头,加工14.52万头;全县有香猪加工厂11个,年加工能力60万头。

    巴马香猪   

        广西特有优良地方品种。属中国小型猪品种成员。2006年6月2日中国农业部公告第662号发布的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主产于世界级长寿之乡巴马县,中心产区为巴马、百林、那桃、燕洞4个乡(镇)。巴马县内、田东、田阳部分乡(镇)有分布。设原种场1个,保种区5个。因体形独特、皮薄多肉、质细嫩、味鲜甘香得名为“香猪”。2005年8月2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第124号批准对巴马香猪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特征:两头黑、中间白;额有白斑或白线,鼻端、胸腹及四肢为白色,躯体黑白交接处有2~5厘米宽的黑底白毛灰色带;性野、公猪有獠牙,被毛粗长似野猪。品种形成于长期高度近交与当地饲养条件的交织影响。遗传稳定,骨细脚矮,体小短圆,头轻小,嘴细长,额平无皱纹,耳小而薄,颈短粗,背稍凹,腹大下垂而不拖地。耐粗饲,抗病、抗逆性强。乳头10~14个。成年平均体重:公猪32.81千克,母猪42.14千克。早熟,一般年产2胎,窝产仔数为7~14头,平均10.1头。乳猪和双月龄断奶仔猪肉均无奶腥味或其它腥臊异味。皮薄而软、肉质脆、味甘而微香,是制作烤乳猪和腊全猪的上乘原料。2005年底巴马县存栏10.3万头,原种场存栏基础母猪182头,后备母猪56头,保护区存栏原种母猪621头;出栏29.6万头,其中加工11.2万头。全县有香猪加工厂4个,年加工能力21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