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Kazimierz Tarasiuk博士,Sygen国际集团中欧健康管理技术总监 - 蓝耳病(PRRS)是目前对猪场经济影响最大的疾病,1989年分离到PRRS病毒后,越来越多地在世界更多的国家和猪场存在,且病毒扩展的速度也非常快。90年代初,业内认为蓝耳病阳性的猪场应该引进蓝耳病阳性的猪,但这只是90年代初期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蓝耳病的研究进展,这一观点已发生了改变。 一、养猪业对蓝耳病病毒理解的变化
 
 二、蓝耳病疫苗截止目前为止,我们知道PRRS有两种毒株:欧洲型和美洲型。现在,美洲株不仅仅存在于美洲,在欧洲也存在;欧洲株也不仅仅存在于欧洲,在美洲也存在。由于PRRS病毒序列的多样性,因此很难有一种对所有PRRS都有效的疫苗。目前市面上有两种疫苗:活苗和灭活苗。  三、PRRS的清除策略
 1.后备母猪的生产管理结合Isowean/MEW 和分胎次饲养关键点:建立封闭的蓝耳病阳性后备母猪群;分批次猪只流动;连续检测策略。后备母猪的管理中,持续性适应措施是关键。当引入蓝耳病阴性种猪时,严格的隔离措施非常重要,让引入的蓝耳病阴性种猪与原场的蓝耳病阳性种猪进行鼻对鼻的接触,持续时间为10周或10周以上,才能保证新引进的蓝耳病阴性种猪感染或获得PRRS病毒。另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全进全出,尤其是产房、保育阶段的全进全出。还有就是建立一个长期的监测计划,对保育猪、肥猪、种猪、后备猪进行PRRS病毒监测,了解群体中PRRS病毒存在的状态。母猪群体严格的封闭时,PRRS 病毒能够自动消失。 2.对阳性种源仔猪实施Isowean/MEW获得阴性猪只关键点:不同批次的保育猪独立饲养,在转猪前做严格的检测。这种方式短期内可获得成功,但并不能保证长期的成功。3.通过部分清群来清除蓝耳病部分清群:保留原有种猪,只是移出部分阶段的种猪从而达到清除的目的。这种方式在隔离生产体系中成功率大于90%,但不能保证100%的成功,同时它对猪场建设有一定要求,一般三点式或多点式生产的猪易获得成功。4.清群/再建群当部分清群仍然不能达到清除目的时,就只能采用完全清群,这对所有疾病都有效。四、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编者注:本文根据Kazimierz Tarasiuk博士发言的录音整理,可能存在不完善之处,请指正。在此,感谢PIC中国公司的蒋增艳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