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楼市现奇象 房产商转身当“猪倌”
  • 发布时间:2008-11-19 22:52:33 来源:香猪-天津香猪|北京香猪|河北香猪|香猪养殖|香猪价格|香猪批发|香猪网|山东香猪
  • 盖房子和养猪,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如今在南京的地产开发商身上联系起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从南京市农林局了解到,在南京市,房地产企业正纷纷“转身”养猪企业,且为数不少。据该局一位官员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此类房企数量已达数十家,且这一数字正加速上升。
    现象:房企老板纷纷养猪
    “我们从2006年年底就开始关注生猪养殖了”,江苏富腾农康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君玲告诉记者,今年三月份,该公司正式进入生猪养殖行业。
    据该公司总经理介绍,该企业已经投产生猪养殖半年之久,在江苏的多个地方进行了生猪养殖的投资,其投资规模目前来看是江苏省房地产企业转型企业中投资较大的一个,也是转型较为成功的一家。
    “在南京,房地产企业投资生猪养殖的有不少,但真正大规模投入称得上转型的房地产公司目前还不多。”该公司将在未来5年内投资12亿元人民币实现生猪的规模化养殖,达到年出栏生猪180万头的规模。
    记者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经济开发区相关工作人员处获悉,目前南京金东城集团已开始在江宁横溪街道开建年出栏生猪5万头的标准化养猪场。
    转型生猪养殖的南京房产企业,在建的据说还有几家。比如,南京康发集团将投资5000万元在江宁汤山和湖熟建设年出栏4万头的标准化养猪场。再比如,南京雨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将在浦口区星甸镇投资建设万头规模的养猪场。据该公司的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项目已经在浦口区破土动工,生猪种苗尚未进入。
    这种现象,是一个逆转。
    想当年,多少各行各业的企业,从国字号的到民营的,从实力强的到底子薄的,无不愿进军房地产行业,哪怕沾点边也好。
    “花无百日红。”一位南京房地产行业资深人士说。
    原因:卖猪肉赚过卖房?
    目前的中国楼市杂音太多,楼市的温度也较之前降了许多,一些敏感的开发商似乎早已“一叶知秋”。
    南京市这几家转型生猪养殖的房企,早在去年年底就已在未雨绸缪。
    “政府从各方面加大了宏调力度,楼市步入行业周期低谷,适当转型可规避风险”。一位南京房地产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
    更重要的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相关部门纷纷出台的政策,生猪养殖等农业项目将获得财税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与补贴。
    江苏富腾农康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是该公司进入生猪养殖业的一大原因。
    更有意思的原因是,“卖猪肉比卖房好”——一位转型“猪倌”的杨姓开发商如是说。
    他是这样解释的:宏调背景之下,房价虽然在上涨,但由于在银行能拿到的钱很少,资金周转较困难,“而且,猪肉的涨价幅度和房价的涨幅比起来,肯定是猪肉涨的快。”
    据计算,自去年以来,我国猪肉零售价格涨幅最高时已接近50%,而南京房价涨幅从去年至今,最高涨幅也就在10%左右。
    房地产专家刘光东指出,“卖猪肉比卖房好”虽然只是房产商的一句玩笑话,却显示出我国经济走向和热点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他指出,开发商目前面临拿地难、贷款难以及卖房难等诸多问题,而生猪产业至少可获国家支持,在CPI高企背景下,猪肉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开发商始终以逐利为目的,下一个获利丰厚的投资热点也许将是农业项目,可能就是其中的生猪养殖产业。”
    下一页:瘦身也要存活 地产大腕自发学做“猪坚强”
    瘦身也要存活 地产大腕自发学做“猪坚强”
    2008年,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潘石屹大胆作出了地产公司发生“百日剧变”的预言,业内也公认房地产市场进入“最困难的一年”。昨天,在无锡举办的2008中国房地产高峰论坛上,开发商表示将苦等政策松动,潘石屹、任志强、冯仑、赵晓等地产大腕和经济学家共同解读了目前的房产形势,认为去年疯狂的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将迎来一个新的起点。
    冯仑表示,目前的情势下,地产大腕们都要学习地震中被埋36天奇迹存活的“猪坚强”,即便瘦身也要顽强地存活下来。
    冯仑:“一条腿有点拐”
    “自从有拐点论以后,我们的腿是否真拐了?现在看来,这个腿是有点拐。”冯仑在论坛上对楼市拐点论作出了解析,认为目前楼市出现的“拐”是真的肌肉萎缩了还是被类似“赵本山”的经济学家忽悠拐的有待判别。冯表示,在人均GDP4000美元至8000美元的城市,有着拆迁、改善、结婚、城市移民的刚性需求,房价还会往上走,但在超过8000美元的地区,拆迁、改善的需求很少,所以房价往下的拉力较大。所以“拐”的原因有内部需求的变化,也有外部的原因:政府政策的调整和经济学家的忽悠。但即使出现了一点跛脚,楼市仍然是健康的,而且另一条“腿”—商业地产发展更强健。
    冯仑表示,面对当今的房地产市场现状,开发商开始想跑。目前有三个跑的姿态,一个是“范跑跑”,就是小的地产公司;第二个是谭千秋,巍然不动在地震中保护别人,是大型国企,他们没有办法跑,要保护这个市场;第三个叫猪坚强,由三百斤饿到一百斤,但是能够坚持到生命的最后,等解放军到来。“希望大家尊重范跑跑的权利,同时对他加以道德提升,他跑是为了生存,不能责怪他。而我们要找到自己的生存办法,就是要变成‘猪坚强’。”冯仑表示。
    尽管冯仑表示大家要像“猪”那样坚强,尽管任志强始终不承认“救市”一说,但众大腕无疑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在热切期盼相关政策的调整。
    赵晓:信心真空最可怕
    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务院国资委宏观研究部部长赵晓在昨天的论坛上表示,去年楼市经历了一个疯狂的年代。现在部分开发商终于提到要重新回到产品的时代,用产品说话,这才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局面。
    赵晓认为,在信贷方面政府做出了一些限制,四大国有银行的贷款额度在去年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就出现了信贷真空,大家分析在今年一季度或者二季度的时候市场会恢复,但现在来看并非如此,由信贷真空引发的楼市观望仍在继续,“我们已经从信贷真空造成的观望演变成了因为信心真空所造成的观望,这样的观望可怕得多。”
    赵晓认为再这样下去房市会成为中国的第二个股市,进入另一种非理性,特别是今年的“金九银十”期间仍然没有改观的话,需要宏观调控趋向的一些变动。
    任志强:市场环境该改善了
    任志强认为赵晓过于悲观。他表示,今年1到5月份,全国的房地产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去年是高速增长,今年只是略有下降,但销售量依旧坚挺。对于目前楼市中出现的降价现象,任志强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坚持认为这仅仅是个案,个别楼盘和个别城市并不能代表整体市场。“降价永远是促销策略。”任志强表示,商品房就跟任何奢侈品一样,一旦过季就需要降价,逢年过节也会促销。
    任志强以肉价上涨为例,生猪的生产周期为9个月,但肉价发生变化的周期需要3到5年。任志强随后表示,“也许我们政府下一步就是改善我们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市场重新恢复到卖方买方决定价格的时期,我们的市场就会是真正自由的市场。
    潘石屹:弹簧拉直就回不来了
    “房地产碰到的问题,任志强观点过于乐观,赵晓观点过于悲观。”抛出“百日剧变”预言的潘石屹认为下半年房价既有跌落的可能也有暴涨的可能。潘石屹认为,在货币政策从紧的情况下,如果开发商只有地没有钱,建不出房子,市场上房子上供不应求,房价就可能涨了;但如果通货膨胀不能控制,房价跌落的可能性也有。
    潘石屹提出,希望房地产发展回到理性起点,最重要的是开发商要理性。“不要觉得2007年的销售额比2006年增长了40%,我们就如何伟大,我们的规模都要翻番,要控制这个欲望。”潘同时表示,地方政府也要理性,要尊重合同、守信誉,不要看到房价涨了就加地价;银行也要理智,“不要死扣第二套房不贷款,有风险的不要贷,没有风险就可以贷;还有消费者要理性,尤其是网民们要理性,不要一会儿是粉丝,一会儿是暴民。”
    潘石屹介绍,房地产市场内部规律是一个弹性变迁,但如果政府的政策还不变,弹簧拉直了就回不来了,就变成了塑性变迁。
    北京开发商拿地成本3年来首降 房价望下跌
    昨天,来自市土地储备中心、亚豪机构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本市共出让土地58宗,楼面均价为3541元/平方米,这一价格比去年下降了7%。这也是近3年来本市楼面均价首次出现下降。
    今年上半年本市共交易土地58宗,土地成交面积为676.5万平方米,比2007年上半年土地成交宗数增加了75.8%,成交面积增加了107.5%。其中,住宅及含住宅项目用地为34宗,成交面积为552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了88.9%和91.7%。
    与土地供应量大幅增加相对应的是,上半年成交土地楼面均价首现回落。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土地成交总金额为324.2亿元。折算后,楼面均价为3541元/平方米,比2007年的3799元/平方米下跌了7%。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王英男认为,自土地交易实行“招、拍、挂”政策以来,随着商品房价格的一路上涨,2005-2007年土地成交楼面均价也呈现出逐年上扬之势。今年上半年成交土地楼面均价首次出现了回落,预示着开发企业对于未来市场发展前景的犹疑。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张跃庆分析说,由于目前央行收紧银根、紧缩信贷。从供应角度说,很多开发商的资金链都出现了紧张情况。从需求角度说,由于目前很多消费者处于观望阶段,再加上央行出台对购买第二套房贷款限制措施,无疑让很多依赖购房款回流资金的开发商雪上加霜,部分中小开发商无力再去拿地。“下降说明土地价格正在回归理性。而由于地价占到商品房成本的20%到30%,土地交易楼面价的回落也有望让商品房价格逐渐回归理性。”(记者潘澄清)
    名词解释·楼面价
    楼面价是指土地价格除以该土地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是该项目在销售时,单位售价中所包含的土地成本。它与开发商的运营成本、建筑成本以及其预期获得的利润构成了项目的最终售价。
    (京华时报 )
    中国房价已盘整半年 房价普跌为期不远?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2%,涨幅比4月低0.9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涨幅比4月低0.1个百分点。单从数据来看,房价依然在上涨,期待已久的普跌局面并未出现。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心存疑虑,房价究竟能否跌下去呢?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股市的暴跌本身是对资产价格泡沫的回应,房价的下跌又怎能避免呢?只不过房地产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价格的理性回归尚在征途而已。因此,有必要先对房价的运行周期进行分析。
    房价运行周期与经济周期类似,必然要经历多个发展阶段。第一是价格的恢复性上涨。房价在长期处于均衡状态之后,受需求拉动呈现小幅上涨。其表现为一手房和二手房价格基本同步上涨,房价泡沫的成分并不多。第二是价格的快速上涨。投资需求明显占据主导地位,房价开始脱离供求均衡位置。其表现为二手房价格涨幅显著高于一手房,房价泡沫开始逐渐堆积。第三是价格涨幅逐步回落。单月房价涨幅并非最大,但仍然保持较高的环比增幅。其表现为一手房价格涨幅反超二手房,房价泡沫急剧膨胀。第四,是价格小幅盘整。无论是一手房还是二手房,环比涨幅均大幅回落,接近恢复性上涨阶段的水平。其表现为一手房价格涨幅显著高于二手房,房价拐点初现。第五,则是房价的普跌。
    房价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走势呢?很明显是开发商与投机资金博弈的结果。众所周知,投机资金是房价泡沫的始作俑者。在房价恢复上涨阶段,自住需求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投机资金也部分参与进来。由于投机资金的逐利性,低价吃进一手房后,往往蛰伏待机,以更高的价格出手完成套利过程。于是,二手房价格涨幅明显高于一手房,房价进入快速上涨阶段。后知后觉的开发商开始醒悟过来,于是捂盘或者以天价开盘,毕竟有二手房价格支撑,购房者也不会觉得太离谱。由于房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上涨,投机资金深知获利空间已不大,参与的力度有所减弱,开发商在此轮博弈中占据上风。一手房涨幅再次成为市场的风向标,只不过涨幅趋缓而已。此时,自住需求购房者依然奋不顾身,投机资金则夺路而逃,市场成交开始显著回落,房价则步入小幅整理之中。
    “盘久必跌”是股市的四字箴言,同样也适用于房价走势。成交大幅萎缩之后,房价停滞不前,开发商担心成交上不去,投机资金则忧虑价格跌下来。购房者也看出了个中端倪,普遍采取观望的态度。最终,二手房价格轰然倒塌,有产权年限的原因,也有部分投机资金止损出局。二手房价格下来了,一手房能独善其身吗?显然不能。比价效应及日益趋紧的资金链条,迫使开发商降价卖房。于是,房价普跌的局面也就出现了。
    以近来领跌市场的深圳房地产市场为例,在经历恢复性上涨、快速上涨、涨幅逐步缩小三个阶段后,在去年10月达到了峰值,随后即高位盘整、小幅下滑,而到今年3月后价格开始出现加速回落,无论是特区外还是特区内房价,均步入下行通道,房价普跌已成事实。深圳的房价走势很好地诠释了房价周期,因此,并不是市场独有的现象。5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监测显示,二手房销售价格首次环比下降0.2%。二手房价格已开始回落,一手房价格自然也岌岌可危。全国房价已盘整半年之久,房价普跌还会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