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港是养猪之乡,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申港苗猪曾风靡华东六省一市。1955年出生的符建国原是个体建筑业工头,1995年,他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申港建国养殖场。到了2001年时,他的养猪场已形成年出栏肉猪6000头的生产规模。
由于周围市场已趋饱和,符建国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在四处收集信息的过程中,符建国得到了一条信息,当时国内市场猪肉的售价是每公斤13元左右,而在俄罗 斯,猪肉的售价是中国的3倍,但是猪饲料却比中国便宜,这样看来,在俄罗斯养猪的利润空间要比国内大。头脑灵活的符建国心动了,他想到了去俄罗斯办个养猪 场。
中俄双方相互考察后一拍即合
他的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上级领导 的支持,通过无锡市外经委的牵线搭桥,符建国到俄罗斯考察。他发现,俄罗斯是猪肉消费大国,但是,其调养技术、品种等相对还比较落后,每年都要进口猪肉 40万吨到50万吨。利用俄罗斯丰厚的土地、饲料等资源,依托国内的优质猪种和科学的饲养技术,可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资源,减少产销中间环节。看来,俄罗 斯养猪市场潜力巨大,实地考察坚定了符建国到国外办养猪场的信心。
得知有位中国农民要来办养猪场,2001年8月,俄罗斯达里涅烈钦斯克市的官员专程到江阴,来到符建国的养殖场,认真详细地参观考察了猪种、管理、调料、防疫等方方面面后,当即邀请符建国到俄罗斯投资养猪。
2002年元旦诞生了“俄罗斯的早晨”
2002年元旦,符建国与俄罗斯达里涅烈钦斯克市的阿格罗斯公司签订了合建养猪场的正式合同。
根据合作协议,中俄各投资20万美元,俄方以土地、建筑原材料及部分资金入股,中方以技术、种猪等入股,将建设占地40亩、年出栏三元肉猪5000头的猪场,由符建国负责饲养管理、防病防疫等,销售全部由俄方负责。
这是中国入世后江苏省第一家“走出去”到境外开办的养猪场,俄方公司为其取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俄罗斯的早晨”。
符建国技术转让值3万美元
在符建国与俄方签订的协议中,明确了在符建国的出资中,技术转让费占3万美元。养猪也有“知识产权”,也能进行技术转让,令人称奇。符建国的想法是,外国 人到中国来投资总有技术转让费,自己养猪也有技术,比如,俄罗斯的猪一般生长期为12个月,而自己养猪只需要6个月就能出栏,饲料配方、猪种培育,这些都 是技术。经过与俄方的谈判,俄方也同意符建国的技术值3万美元。
江阴农民的首创受到关注
对符建国把养猪场办到国外,无锡市和江阴市的有关政府部门予以大力支持,他们认为,入世后对我国冲击最大的就是农业。面对洋货的“入侵”,我们不能一味“防守”,而要主动出击。
到了2002年11月,符建国与俄方公司合资兴建的3700多平方米的新猪场已基本完工,首批种猪已入圈。年底,符建国从申港的猪场中挑选了30头种猪运抵俄罗斯,发展杂交猪品种,让俄罗斯的老百姓吃上质地更佳的中国猪肉。
然而,就在“俄罗斯的早晨”开始正常运转、逐步产出的时候,符建国被查出患上了癌症。为了安心治病,也由于中方缺少人员赴俄罗斯管理养猪场,符建国只能将股份退出。2005年,符建国因病去世。
采访后记
由于当事人已去世,这次的采访多是通过符建国的儿子符强完成的。看到全省首家“走出去”办到国外的养猪场,美好愿景在一步一步实现的时候,符建国却因为病 魔而无奈过早收场,让人心里不免有些遗憾。但是,不管怎样,江阴农民有在全世界范围内整合资源的眼光,与世界接轨的气魄,仍让人觉得荡气回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