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滇池的生意经
几年前,我报道过一位云大学者的课题,简单说,就是研究滇池到底让昆明赚钱了还是赔钱了。通过一些特定指标,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滇池周边污染企业十多年来产生的利润,远远不及政府最终用于治理滇池污染的费用。答案很直观,一切产出与投入货币化,用钱来衡量,比多少大道理都清楚。课题中有个指标是,把良好的环境也算成钱,这样一算,滇池周边当年不搞那些表面赚大钱最后亏大本的排污企业,昆明有的赚。现在想想,简单得令人痛心:一个水质清澈的母亲湖,要值多少钱呢? 如今,滇池要完成1600多万只畜禽的大搬迁,也该是算账理论的实际运用。早一些痛下决心治理污染源,实际是为将来省钱。1600多万只畜禽要搬迁,政府要投入巨资补偿,养殖业主要承受经济损失,但从长远看,这是个赚钱的“生意”。 看看绿油漆般的湖水,可以说,滇池受污的十多年来,我们一直算错了账,一直在做亏本“生意”。值得深思的是,这类赔本“生意”,当年多是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口号、想赚大钱的动机下一笔笔做成的。 环境是生产力,经过切身感受,人们日益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再杀鸡取卵。我还想,环境也是产品,需要经营之道来打理,需要长远眼光来可持续经营,需要做成名牌。但愿有更多污染母亲湖的祸源被剥下“发展经济”的外衣;动手剥衣时,可以很简单地想,不是说城市需要经营吗?那么,赔本买卖,我们不做。 昆明市农业局向社会公布了昆明地区“一湖两江”流域禁养区域内规模畜禽养殖搬迁扶持的相关政策及补偿资金标准,并明确:在明年12月31日前完成关闭、搬迁工作,并在禁养区外继续从事规模畜禽养殖户,才能享受迁建扶持政策,散养户不享受补偿政策。 据统计,禁养区范围共涉及全市14个县(市)区、6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532个村(居)委会、2121个自然村,涉及养殖户22.98万户,合计畜禽存栏1632.14万头,家畜规模养殖户2350户、家禽规模养殖户1294户。 搬迁不影响肉禽市场供应 据了解,目前昆明地区养殖的畜禽在昆明市场上的供应量仅占市场份额的1/4,加上畜禽的搬迁有一个过程,因此搬迁过程中不会影响昆明市场肉禽供应。此外,到2013年底,昆明还将建立优质生猪、家禽、奶源和草食肉畜四大产业基地,全市肉类、蛋类和奶类产量分别达到51.9万吨、9.7万吨和21万吨;畜牧业产值要达到80亿元。 还将扶持500个禽畜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小区,累计培训农民15万人次。所有的规模化养殖场(户)禽畜粪便排污要实现无害化处理;培育出8~10个销售收入上亿元的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团。 从事规模养殖户可获补偿 昆明市农业局副局长李湘介绍,对搬迁到“一湖两江”流域保护区范围外继续从事规模畜禽养殖的,在其新建畜禽圈舍基础设施、土地租用等两个方面给予适当经济补偿,以做大做强养殖业。 今年12月31日前,完成禁养区内畜禽散养户的关闭处置工作,散养户不享受补偿政策;明年12月31日前完成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户)、小区的处置工作,不按规定处置的畜禽由滇管、环保等部门依法强制取缔。 禁养所需经费财政埋单 禁养区实施全面禁养所需经费,按照市、县(市)区两级分级承担的原则进行,市级对各县(市)区的补助将以报账制的形式,由各县(市)区完成工作后,按照实际支出进行核报。各县(市)区要及时将补偿经费及时、足额兑现到搬迁、新建的养殖手中,不得拖欠、挪用。 养殖区规划最高可补20万元 资金补偿标准是:年存栏奶牛200头以上100万元-300万元;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50万元-300万元;年存栏母猪50头以上10万元-120万元;年出栏禽类20000羽以上5万元-40万元;年存栏蛋禽10000羽以上10万元-40万元;年存栏肉牛50头以上40万元-160万元;年存栏羊100只以上10万元-70万元。 此外,各县(市)区规划的养殖区域每个由市级财政一次性补助10~20万元规划经费。而搬迁也可获相应土地支持。 对于经相关部门验收的、规模化畜禽良种场、地方保种场和冻精改良站点等项目由财政提供贷款贴息;对于获得省级著名商标每个奖励5万元、获得国家级著名商标每个奖励10万元。 |